环球在线 >环球军事>中国军事
军事院校科研 如何驶入打赢战争快车道

[ 2006-12-05 09:32 ]

 

环球在线消息:近日,笔者从炮兵学院南京分院获悉:《某型卫星定位系统在炮兵中的应用研究》等32项课题被推荐申报2006年度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几年前,该院科研成果平均每年不足8项,获奖层次不高,科研大奖更是无缘。而如今,科研成果获奖平均每年近24项,国家级和军队级高层次奖项收获频繁。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该院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成果缘何锁进“保险柜”

几年前,这个学院立项了《某型火炮射击指挥训练模拟系统》课题。为了使课题早日完成,他们从各军事教研室抽调技术骨干组成课题组进行集体攻关,争取在打造科研精品上有所作为。

然而,正当课题组紧锣密鼓地整理科学技术报告资料,准备申报军队科技进步奖时,尴尬的事情发生了。按照成果报奖要求,报奖材料中必须要有一项部队的试用报告,即部队对该成果的试用检验结论。当课题组成员带着相关技术资料赶到南京军区某炮兵团时,却被告知所研制的该型火炮已面临淘汰。他们还告知,部分新型自行火炮已列装部队,因受地域、气候等客观条件影响,训练质量一度受到制约,希望能够帮助解决这一当务之急。

自己研制的成果,部队用不上;部队急需的成果,自己又没有预研。无奈之下,这批刚刚“出炉”的成果只好被锁进了“保险柜”。

·方向不能发生偏斜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教员想不通,自己辛辛苦苦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搞出来的成果,还没来得及报奖,就被淘汰了,以后的科研还咋搞?有些人甚至说,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地搞科研,还不如老老实实把教学搞好。

院党委也有些困惑,按理说,学院的人才资源丰富,各方面的技术专家不少,为什么就搞不出一项科研“精品”?搞出来还遭淘汰?为此,他们相继组织召开了三个专题会议:常委会、专家教授座谈会、科研工作专题讨论会,对科研工作“集体会诊”。话越说越明,理越辩越清。院党委找到了症结所在:是科研工作的方向发生了偏斜,只顾埋头苦干,而没有抬头看路,致使科研成果与部队需要严重脱节。

正确的方向是科研工作的活水源头。方向找不准,搞科研只能是一句空话。反复思量之下,他们确立了“紧贴院校教学、紧贴部队需要、紧贴未来战场、紧贴学术前沿”的科研工作思路,并把科研工作列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对所有科研项目、科研活动进行集体把关定向。

·科研步入良性循环

思路决定方向,方向决定出路。学院坚持把“科研必须为部队战斗力服务”作为一条铁的原则,对科研工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们先后派出20余批次的专家组赴各炮兵部队调研,并和21家炮兵部队建立了联系点,调查了解部队的训练需求和装备发展。在仔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科研立项,重点攻关。当年,学院便取得了19项科研成果,《某型自行火炮驾驶训练模拟系统》、《自行火炮瞄准手训练与考核系统》等一大批成果被广泛应用于部队,帮助部队解决了许多制约训练质量的“瓶颈”问题,受到了部队的欢迎。一些部队还主动与学院联系,提供科研课题。

尝到甜头后,学院党委更进一步坚定了科研攻关的信心,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的意见》、《学院科研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科研工作进行规范,并设立了“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学术专著出版基金”和“教授专项差旅费”,为教员自主科研、科研奖励、外出调查提供经费保障,激发教员投身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他们还邀请军内外技术专家、部队指挥员和院内专家教授组成科研学术联合评审委员会,对审报课题逐项把关,与部队训练不配套、对提升战斗力效果不明显的课题一律取消。今年,21项课题因与部队训练脱节而被推迟立项。

随着大量新型火炮、新型弹药陆续装备部队,学院党委又一次调整科研工作方向,确立了“在军事理论研究上有所创新、在装备科研上有所突破、在模拟器材研制上有所作为”的科研工作新思路,力争在军事理论、装备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近年来,学院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111项,开发研制训练模拟器材30余种,出版专著5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仅去年就有60余篇学术论文被国际“三大索引”收录。

·编辑感言:让科研方向紧贴部队需求

以往一提起科研工作,人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拥有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工作队伍,成果自然层出不穷。其实不然。人才虽多,若方向不正确,则无异于南辕北辙,其结果必然与初始目标相去甚远。从科研成果“出炉”便遭淘汰,到科研工作捷报频传,炮兵学院南京分院这段经历发人深省。要适应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走科技兴训之路,就必然要求院校的科研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紧紧围绕部队需求搞科研,确保科研工作在正确的航道上快速前行。这样,科研工作才能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科研成果自然水涨船高。(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陈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