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军事>军事评述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富国强军统一

[ 2006-03-16 10:24 ]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近代以来,在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隆隆炮声中,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曾沦落到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境地。从那时起,“富国强军”一直是中华民族魂牵梦绕的历史期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安全与发展,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需求;富国和强军,是一个国家发展腾飞不可或缺的两翼。经济建设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基础,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稳定的保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既必须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又要以强大的国防力量作后盾。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国防现代化无从谈起;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经济建设的安全环境就无法保障。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重要体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现的重大战略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的总体实力和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与人民需要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本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较快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首要任务,也是夯实国防建设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依托。因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放松,牢牢把握当前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军队必须在这个大局下谋划自身的发展。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历史经验多次证明,和平不可能依赖他人的赐予,只有军队强大国防巩固,才能为发展提供可靠的战略支撑,才能维护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争取到尽可能长的和平建设时间。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军事因素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在上升,国防实力对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制约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相互交织,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对我国安全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加大了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压力。台湾当局顽固坚持分裂祖国的立场,已成为影响和威胁我国安全的最大隐患。当前我们面临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同时又是面临诸多安全威胁与挑战的“矛盾凸显期”。随着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在全球范围的战略利益不断拓展,对利用国际市场、国际资源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世界军事强国的军队信息化优势日益增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安全环境、以及日益增长的国防需求,中国作为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社会主义东方大国,具备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是以一定的实力为前提和基础的。能战方能言和。军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实战和威慑能力,才能为国家的和平发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稳定的安全环境。目前我军现代化建设处于机械化任务尚未完成、同时又面临信息化挑战的特殊发展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军事技术差距,亟待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现代高技术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才能从容应对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握战略主动权。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关键环节

我们党历来注重从战略全局和发展大局出发,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促进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科学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把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之中。胡主席强调指出,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道,也是强军之道。按照胡主席的指示精神,增强大局观念、战略观念、系统观念,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尤为重要。

首先,要确立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其中就包括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筹划、科学组织、科学实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发展步伐。尤其要用更加宽广的战略眼光来审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问题,使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在更高的发展水平上实现更加科学有序的结合。

其次,应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实施国防和军队发展战略。通过科学的发展规划和多方面的努力,真正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程与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相一致。筹划国防和军队建设,确立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步骤,既要考虑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国家经济承受能力和科学技术的支撑能力,增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第三,用大系统的思想,推动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都是一个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应科学确定两个建设相协调的分阶段目标和重点,合理地规划相应的资源投向投量。各个分系统应根据在大系统中的定位,考虑和筹划本系统的建设,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应与大系统的要求相一致,与其他分系统建设相协调。既要注重两个建设相结合的整个大系统的平衡协调,又要注意充分发挥各个分系统的特有优势,促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实现动态的有机结合。

·构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的制度保证

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重在从完善运行机制和加强制度建设入手,促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在结构、布局、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内在结合。从而使国防和军队建设更有效地依托国家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充分地发挥国民经济对国防建设的基本支撑作用,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之中。

从战略层面上推动军民两用技术的融合发展。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民用技术与军用技术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民用技术成果具有很高的军事应用价值,一些军用技术也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这类两用技术的发展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关注。我们应从国家战略层面,对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作出专项规划,加快制定两用技术标准,加大两用技术的研发投入,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的开发及其产业化,从而使两用技术成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的技术支撑点和强大推动力。

注重通过实施具有经济和军事双重效应的重大工程,带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整体跃升。例如我国的“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等,都有效地促进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互动发展。在当前新技术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过程中,这类重大工程依托关键性尖端技术的突破,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更趋显著。

国家大型民用基础设施建设,应兼顾国防建设的需要;国防项目建设也要尽可能做到军民共用。在国家的铁路、公路、港口、机场、通信线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战时部队机动、武器装备调运、军事通信,以及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的需要。国防项目建设也要尽量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平时期国防资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国防项目、军事设施对经济建设的服务支援作用。要以法规的形式,约束和规范基建项目的军民双向兼顾。

在经济布局上兼顾国防原则和经济原则,努力构建有利于军民产业之间互动的空间结构。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布局,既要注意形成纵深梯次配置,提高其战时的安全性;又要与当前国家宏观经济布局向中西部纵深地区推进的幅度相衔接,注意与相应的民用产业群的布局联系,提高军民产业互动的布局效益。

同时,充分利用国民教育系统,加强军事人才基础素质特别是科技素质的培养,扩宽军地之间人才兼容、储备、交流的渠道,努力实现“寓才于民”;军队后勤保障要依托国民经济体系,不断提高后勤的社会化保障水平,减轻军队办社会的负担,使军费投入更好地集中于军队承担的主要职能上。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也是军队发展的动力。改革同样是建立和完善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机制、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重要推动力。当前国防建设领域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增强市场机制在国防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调节作用。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国防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既有利于加速军品市场主体培育的进程,使之增强对市场经济大环境的适应能力;又有利于形成民用企业进入军工科研生产领域的长效机制,使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的贯彻具有体制性保障。(国防大学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来源: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