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东京8月30日讯】由中国日报社与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日本外务省作为支持单位的第六届北京—东京论坛在日本东京正式拉开帷幕。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出席了论坛并在8月30日上午举行的全体会议上发表了讲话。
陈昊苏在讲话中指出,现在我们仍然处在亚洲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总结一百多年的历史经验,我们应该致力于亚洲的团结与合作,而不要在亚洲的内部重复发生战争的悲剧,不要把亚洲的发展潜力消耗在内部的争执上,而是要共同走向亚洲复兴的伟大目标。
以下为讲话全文:
昨天晚上,我在欢迎宴会上对第六届北京—东京论坛做出“六个大”的评价:大场面、大视野、大目标、大智慧、大手笔、大外交。我相信中日双方今天在开幕式上的重要发言,都对上述评价作出了充分的证明,北京—东京论坛确实是大智慧、大手笔、大外交。现在我也很荣幸地在几位发言人之后,就本届论坛的主题“亚洲的未来和中日的贡献”发表以下三条意见。
第一,亚洲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舞台,在亚洲点燃了人类文明最古老的火炬。太阳从东方升起,整个人类就开始书写文明的历史。这个东方就是指亚洲,特别是东亚、东北亚。中国和日本都曾经以合作、交流、建设、发展参与了人类文明的创造。因为这些都属于历史,为朋友们所熟知,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近代亚洲的发展遭遇了强大的阻力,一度陷入沉沦,被边缘化了。这当然是因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占据了领先发展的位置,按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形成所谓欧洲中心主义,亚洲文明因而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当然亚洲不甘心陷于悲惨的命运,要急起急追,再现辉煌,这就有了超越一百年的亚洲复兴运动。中国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明年将满一百年,中国建立人民共和国今年是61周年。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韩国,还有东南亚联盟各国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实现了国家独立并赢得发展。日本的情况有些特殊,她属于亚洲最早实行开放政策并实现了现代化目标的国家,为亚洲的复兴作出了贡献。但奇怪的是,日本在100年前却提出了脱亚入欧的主张,就是脱离亚洲进入所谓的欧洲中心。这种主张固然为日本的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消极的影响也显而易见。一是使日本在亚洲陷入了孤立;二是在欧洲中心无法理直气壮地代表复兴中的亚洲。
现在我们仍然处在亚洲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总结一百多年的历史经验,我们应该致力于亚洲的团结与合作,而不要在亚洲的内部重复发生战争的悲剧,不要把亚洲的发展潜力消耗在内部的争执上,而是要共同走向亚洲复兴的伟大目标。我们应该注意到欧洲人对于亚洲复兴跨越式发展所抱的疑虑。过去法国的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只睡着了狮子,一旦狮子醒来,全世界都会感到震惊。我认为他这里说的,不仅仅是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实际上,他是不愿意看到亚洲的复兴,不愿意亚洲再次回到世界文明的中心。但我们亚洲人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强调全世界的团结与合作,所以我们并不会在世界范围内重复欧洲殖民主义者帝国主义势力所犯的错误,相反,我们要把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的目标推向世界,让那些中国威胁论也就是亚洲威胁论破产。这样的威胁论既找不到历史的依据,也没有现实的理由。
第三,亚洲的辉煌未来要靠亚洲人民的团结来创造。这中间,中国和日本可以作出最为重要的贡献。在世界发生金融危机的背景之下,人们看到了亚洲(包括太平洋地区)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也许关于亚洲世纪的预言已经到了真正实现的时候了。在这种时候,亚洲自然不应该为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陶醉,而要加倍珍惜新的发展机遇,加强自身的团结与合作,同时也更加虚心地向欧美国家学习,搞好与他们的合作,搞好与非洲拉美的团结,争取在世界下一轮的经济增长中赢得更加辉煌的明天。要警惕有些欧洲国家继续用欧洲中心主义的政策遏制亚洲的发展,挑动亚洲国家彼此争斗使他们可能的选择之一。但要提醒他们,现在已经不是冷战时代,利用亚洲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构筑对中国的包围圈,这种做法肯定是落后于时代的愚蠢的举动,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我们非常欣赏鸠山由纪夫前首相提出的在各国人民之间实现友爱的理念。构筑亚洲团结,首先是东亚共同体的创造、东北亚的合作和一体化。我想这种主张的提出就是对亚洲更美好的未来作出了巨大贡献。中日双方应该通过团结和友爱、通过互利合作、通过友好交往与沟通,来实现亚洲复兴的目标。当然,也要和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印度、巴基斯坦)、中亚、西亚、北亚、俄罗斯各国亲密合作,共同创造属于未来与亚洲文明的精彩与辉煌!
(来源:中国日报网 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