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两颗小行星8日与地球擦肩而过|英国老人爱好建“弹药库”|日本记者用手机智斗武装分子|
奥巴马提出为中产阶级减税计划 共和党坚决反对
2010-09-09 10:03:15      来源:国际在线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继6日公布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及扩建计划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8日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发表演讲,公布了对中产阶级和企业的一系列重大减税方案。税收几乎牵动着每一个美国家庭和企业,是美国经济中最敏感的神经之一。舆论认为,奥巴马连日来打出一套振兴经济“组合拳”并且不断加码,不仅意在给令人失望的“复苏”提供新的动力,更着眼于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争取广大中产阶级和企业对民主党的支持。详细情况我们来连线国际在线驻美国站记者王姗姗。姗姗你好,为我们介绍一下奥巴马当天公布的重大减税方案,他为何选择在克利夫兰公布这一减税方案。

记者:好的,奥巴马在克利夫兰的演讲中明确表示,从现在起到2011年底,企业新建厂房和购置设备的投资将全部免税,这项措施独立于之前提出的总额1000亿美元的企业研发税收抵免永久性延长措施。奥巴马还宣布,将不再延长对富裕阶层,即年收入20万美元的个人或年收入25万美元以上的家庭的减税措施,而将把占美国家庭98%的中产阶级减税优惠永久化。据美国税务联合委员会统计,根据奥巴马提出的计划,2011年税收中80%将由年收入逾100万美元的家庭负担,其中收入在20万至50万美元之间的纳税人平均增税532美元,收入在50万至100万美元之间的纳税人平均增税9,800美元,收入超过100万美元的纳税人平均增税95,000美元。不过,奥巴马提出的这些减税方案均需获得国会的通过。

奥巴马当天演讲地点的选择确实耐人寻味。两周前,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博纳也在克利夫兰发表了演说,猛烈抨击奥巴马政府“失败”的经济政策,并要求财政部长盖特纳和白宫经济顾问萨默斯下台。奥巴马8号的演说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多次点名博纳,并指出博纳和共和党的主张就是让美国经济重蹈危机的覆辙。主持人

主持人:你刚才讲到,奥巴马在对企业减税的同时,也提出了对富人阶层增税的计划,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记者:奥巴马这么做的原因之一是,前布什政府提出的减税政策将于2011年1月到期。小布什执政期间,美国在2001年至2003年之间实施了减税措施,这一十年来最大规模的减税措施对富裕与中低收入阶层均提供了优惠。该政策到期后将何去何从成为国会激烈争论的议题和美国各界关注的焦点。共和党方面和部分民主党议员认为布什政府时期的所有减税政策都应当再延长两年,现在不应采取任何可能冲击脆弱经济的措施。而奥巴马公布的税收方案无疑是在这一激烈争论的问题上摊牌,把增税和减税的界限进行了明确划分。

另外,奥巴马的减税计划也与目前美国的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8号发表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说,美国经济势头在今年夏末走弱,更多地区的增长放缓,与前一段时期相比,经济呈现出“广泛的减速迹象”。近日多项经济数据创历史新低,引发人们对经济再次衰退的担忧,也导致民主党与共和党的支持率出现此消彼长的态势,民主党内有人抱怨奥巴马没有积极采取行动向民众解释当前的经济困局以及应对措施。美国媒体指出,奥巴马连出刺激经济“组合拳”,意在“一箭双雕”:给复苏疲软的美国经济注入新的强心剂,同时为将于年末举行的中期选举定调。主持人

主持人:那么从目前各方的反应来看,奥巴马的这些计划在国会得到通过的可能性有多大?他的这些措施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呢?

记者:对于奥巴马的税收调整主张,共和党表示坚决反对。众议院共和党领袖博纳8号在全国电视采访中表示,国会将在两年内冻结任何有关税收的政策,并将力争把政府支出削减到2008年水平。爱荷华州共和党参议员格拉斯利发表声明称,如果新的提案意味着增加其他税收的话,那新提案在国会得以通过的机会微乎其微。

《纽约时报》认为,奥巴马的表态有意要形成一个让选民作出选择的局势。《华盛顿邮报》分析称,奥巴马连日来不断表态说明,他急于表示认识到目前经济情况的严重性,并正在为解决问题付出行动。距离中期选举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尽管白宫发言人吉布斯日前表示,政府的经济政策着眼于经济长期发展,而不是针对中期选举,但舆论普遍认为,奥巴马此时提出的新经济刺激措施是为争取选票而出的重拳。不过鉴于这些方案尚需美国国会通过,分析人士认为其对民主党中期选举的加分作用预计不大。

(来源:国际在线 编辑:小唐)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不是常人能做:磁带艺术
普通的一盒磁带,拉出里面黑棕色的磁条,他们竟可以做出如此逼真的人物造型! >> 详细

论坛
离婚蛋糕让分手充满搞笑
来自英国布赖顿的费伊·米拉尔新近推出多款颇具创意的离婚蛋糕,让分手变得不再“苦涩”。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