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诺贝尔奖得主索尔仁尼琴逝世 一身傲骨一生争议
[ 2008-08-05 07:02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于当地时间8月3日晚11点45分左右(北京时间8月4日凌晨3点45分左右)因心脏衰竭在莫斯科病逝,享年89岁。索尔仁尼琴的妻子娜塔丽娅·安德烈耶夫娜说:“他度过了艰难但幸福的一生。”

***八年劳役一作成名

索尔仁尼琴于1918年12月11日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那时“十月革命”刚发生一年。他的父亲曾在沙俄军队中供职,战死在德国,母亲系中学教员。由于他是个遗腹子,童年全靠母亲的微薄薪水维持生活。

1924年,索尔仁尼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数学物理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作为莫斯科大学的函授生,他在攻读文学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卫国战争时期,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当过炮兵连长,并因作战有功,两次获得勋章,后升至大尉军衔。1945年2月,他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按他本人的说法,是因为在与友人通信中“批评斯大林”而“案发”被捕的。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他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1957年他终于被宣布“无犯罪事实”并恢复名誉。此后,他定居于梁赞市,在一所中学里任数学教员。在担任教学工作的同时,他从事文学创作。

1961年,索尔仁尼琴把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投给《新世界》杂志,主编特瓦尔多夫斯基看到小说之后预感到一位大师的诞生,但不敢擅自刊登这篇苏联文学中第一次描写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特瓦尔多夫斯基设法托人把小说转给了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曾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要求委员们表态同意该书出版,虽然当时许多人没有表态,但是赫鲁晓夫还是下令出版该书。

1962年11月,《新世界》杂志出版了这篇小说,特瓦尔多夫斯基在“代序”中说:“它意味着一个新的、独特的并且是完全成熟的巨匠进入了我们的文坛……它说明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领域或现象不能给予真实的描写。”赫鲁晓夫也夸奖这部小说是“从党的立场反映了那些年代真实情况的作品”。

这部处女作轰动了整个苏联,并在文艺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此后,苏联文坛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流放地、囚车和监狱的作品便大量产生。索尔仁尼琴也于1963年连续发表了3部这类主题的中短篇小说:《克列切托夫卡车站事件》、《马特辽娜一家》、《为了事业的利益》。 1963年,声誉在苏联达到顶峰的索尔仁尼琴加入了作协。

***人生转折毁誉两极

在某种程度上,索尔仁尼琴在苏联文坛是由赫鲁晓夫一手捧红的,但随着1964年赫鲁晓夫的下台,他的处境日益艰难,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开始受到公开批判。

但索尔仁尼琴并没有因为“风头紧”而收敛锋芒。在1967年5月的作代会前夕,他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随后,他更顶着风口浪尖在西欧出版了《癌症楼》和《第一圈》。其结果几乎是灾难性的——1969年,他因在国外发表“反苏”作品被开除出苏联作协。1970年,他参加了苏联物理学家萨哈罗夫发起的“人权委员会”,并成为“持不同政见者”的代表人物之一。

当索尔仁尼琴渐成当局眼中钉的时候,他在世界文坛却声誉日隆。1970年,因为“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代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苏联当局明确警告索尔仁尼琴说:出去后就别想再回国。于是他不得不致信斯德哥尔摩,出于个人原因放弃领诺贝尔奖。

不过,索尔仁尼琴最著名的作品、长篇小说《古拉格群岛》(第一卷)是在1973年才出版的。此书对前苏联劳改营作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既有大量材料,又有具体形象,读时让人感到整个国家都充满监狱式的氛围。“古拉格”(“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缩语)一词也从此不胫而走,传遍世界。他在这部自称为“文艺性调查初探”的巨著里写道:“献给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到一切,没有猜到一切。”这部巨著为他赢得了“俄罗斯的良心”的称号,后来也有人认为这作品颠覆了前苏联的道德基础,才导致人心瓦解,不可收拾。

***流亡西方不当顺民

国际知名人士的头衔并不能为索尔仁尼琴提供庇护。1974年2月13日,他因叛国罪被捕,并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他从联邦德国、瑞士一直流亡到美国,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1976年,索尔仁尼琴定居在佛蒙特州的卡文迪什小镇,自此以后很少离开这里,集中精力进行创作,他称在这里生活的18年是自己一生中最高产的时期。

有人说,索尔仁尼琴的声誉来自对苏联的批评,他作为“铁幕”以西的政治工具而被过度吹捧。但事实上,即使受到西方各国的优待,索尔仁尼琴依然像自传《牛犊顶橡树》中的“牛犊”那样,在铁幕那边横冲直撞,并不因在西方获得的巨大声誉而放弃对它的批评。

1978年,索尔仁尼琴在哈佛大学发表著名演讲,他并不认为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有着普世价值。在他看来,西方文化本身是虚弱而堕落的。同时,索尔仁尼琴还坚持认为俄罗斯文化与西方文化并不相同,俄罗斯文化有其主体性,俄罗斯也不应简单照搬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而需要一个适应其历史和传统的制度。

2007年7月,索尔仁尼琴在接受德国《明镜》周刊的专访时还谈到了北约轰炸南联盟后俄罗斯人对西方看法的转变。“过去人们通常将西方国家视为‘民主骑士’,但这种幻觉已经一去不复返,人们很失望地看到了西方国家政策中隐藏的实用主义、刻薄、自私。对俄罗斯人来说,这是一次深刻的觉醒,从前的幻觉一下子粉碎了。”

***回国定居批判不止

1991年苏联的解体为大批流亡人士带来了命运转折的机会。索尔仁尼琴被禁的作品陆续在国内出版,1994年,他结束20年海外流亡生活,回到俄罗斯。

索尔仁尼琴回国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以前一样,他既没有和共产党人达成合作,也不买当权者的账,继续保持政治批评家本色,对邀请他回国的叶利钦也相当藐视,在媒体上公开指责他的经济改革措施,批评当局腐败无能、容忍寡头攫取国家财富,称叶利钦的统治是俄罗斯历史上三大混乱时期之一。

在接受《明镜》周刊专访时,索尔仁尼琴这样评价叶利钦:“他努力使国有财产尽可能快地转入私人之手,他听任俄国的财富毫无阻拦地受人掠夺。为了得到地方诸侯的支持,他直截了当地要求实行分离主义,促使通过了使俄罗斯国家四分五裂的决议。这就剥夺了俄国的当之无愧的历史作用和它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西方则报之以大声喝彩。”

因此,当叶利钦授予索尔仁尼琴俄罗斯最高荣誉勋章时,他拒绝接受。他说:“我不能接受一个把俄国带到毁灭边缘的国家政权的嘉奖。”2000年,叶利钦下台,当时索尔仁尼琴认为应该起诉他。

***普京登门官方认可

2000年,普京正式接任俄罗斯总统之后,他和索尔仁尼琴的关系一开始也并不好。2002年,索尔仁尼琴批评普京在打击寡头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不过,两人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这主要是因为两人的观点在很多方面相同。一方面,普京赞同索尔仁尼琴对西方式自由民主的批评以及俄罗斯文化应自立于西方的观点,另一方面索尔仁尼琴也赞赏普京为俄罗斯的复兴做出的努力。

正因为如此,2007年6月12日,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将文化教育领域杰出贡献国家奖颁给了索尔仁尼琴。普京在颁奖典礼上说:“全世界成百上千万人把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名字和创作与俄罗斯本身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科学研究和杰出的文学著作,事实上是他全部的生命,都献给了祖国。”

颁奖典礼结束后,普京还临时决定前往莫斯科郊外的索尔仁尼琴家中,拜访由于健康原因无法去克里姆林宫领奖的作家。普京对他说:“我想特别感谢您为俄罗斯所做的贡献,直到今天您还在继续自己的活动。您对自己的观点从不动摇,并且终生遵循。”

总结自己的一生,索尔仁尼琴在《牛犊顶橡树》中说道:“我一生中苦于不能高声讲出真话。我一生的追求就在于冲破阻拦而向公众公开讲出真话。”

***多国元首表示哀悼

索尔仁尼琴病逝后,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和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先后向索尔仁尼琴家人发去唁电,表达慰问。普京在唁电中说:“索尔仁尼琴的逝世是对全俄罗斯的沉重打击。我们为我们有索尔仁尼琴这样的同胞和同时代人感到骄傲。他坚强勇敢的精神和巨大的内在人格魅力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他的创作活动和社会活动,以及漫长而坎坷的生活道路将成为我们的学习榜样。我们要学习他真正的自我牺牲精神及为人类、为祖国、为追求自由、公正和人道理想而无私奉献的精神。”

索尔仁尼琴生前曾批评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政治幼稚、缺乏经验和缺乏对自己国家责任感”,但戈尔巴乔夫在接受国际文传电讯社采访时却对索尔仁尼琴作出高度评价。他说:“直到他(索尔仁尼琴)生命最后的时光,他依然在奋战,不只是为了俄罗斯的过去,也是为它的未来,为一个真正自由、民主的国家。”

白宫发言人戈登·约翰德罗4日代表总统布什对索尔仁尼琴的病逝表示悼念。约翰德罗说:“对于这样一位追求自由的作家的逝世,总统非常悲痛,他向索尔仁尼琴的家属表达了哀悼。”

法国总统萨科齐4日也向刚去世的俄罗斯文学家索尔仁尼琴致意,赞扬他是“20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良心之一”,是“异议的化身”。他在声明中说:“索尔仁尼琴的不屈不挠、个人理想以及长年多舛的一生,使得他成为继陀斯妥耶夫斯基之后的一代传奇人物。他完全有资格进入世界伟人殿堂,我对他表示深深的缅怀。” (康娟)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