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地调查显示58.4%的人认为记者属高危职业
[ 2007-11-07 15:31 ]

有多少人愿意当记者

记者属于高危职业吗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2003年11月8日,是第四个记者节。11月3日在衡阳特大火灾事故现场,有4名新闻记者为采访在大火中受伤,其中一人的伤势非常严重,极有可能会下身瘫痪。在记者节前夕,他们用自己的勇敢行动向大家证明绝大多数记者为完成使命而努力奋斗,同时记者的安全问题也再一次引起关注。那么您认为记者们是否没有辜负读者的信任?您又会在什么情况下想到找记者帮忙呢?为此,本报在京沪穗三地展开了此项调查,除此之外,本次调查的内容还包括:记者的职业使命是什么?记者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什么?您是否愿意成为记者?等等。

核心提示

□22.4%知道11月8日是记者节

□82.2%记者的职业使命是为公众提供资讯,传播信息

□59.2%记者的使命完成得一般

□70.4%"话语权"是记者行业最突出的职业特征

□64.1%当看到社会上的不平等事时会想到找记者、媒体

□58.4%认为记者属于高危职业

三地比较

知道11月8日是记者节

北京32.7%

上海17.6%

广州16.8%

记者的使命完成得一般

北京70.3%

上海60.8%

广州46.5%

"话语权"是记者行业最突出的职业特征

北京41.6%

上海81.4%

广州88.1%

"无冕之王"不足以形容记者

北京45.5%

上海1.0%

广州5.0%

A

记者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了吗?

22.4%

知道11月8日是记者节

在京沪穗三地被访者中,仅有22.4%的人知道11月8日是记者节,近八成(77.6%)的被访者对这一节日并不知道。由此可以看出,“记者节”还没有引起大多数国人的足够关注。

统计表明,北京人对记者节的关注比例显著大于上海人和广州人,而沪穗两地的统计结果比较相近。京沪穗三地,知道者的比例依次是32.7%、17.6%和16.8%;不知道者的比例依次是67.3%、82.4%和83.2%。-82.2%

记者的职业使命是为公众提供资讯,传播信息

从调查结果看,大多数被访者认为记者最为重要的职业使命是“为公众提供资讯,传播信息”。认为记者的职业使命是“舆论监督”、“为弱势群体说话”和“国家的喉舌”的比例数据依次是59.5%、44.4%和23.0%。

京沪穗三地认为记者是为公众传播信息的回答比例比较接近,没有达到统计结果上的差异,三地比例依次为76.2%、84.3%和86.1%。

59.2%

记者的使命“完成得一般”

根据被访者自己对记者职业使命的界定,每个人心中的衡量标准都不同,那么在公众心目中,现阶段的记者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的情况如何呢?

京沪穗三地被访者中,认为“完成得一般”的比例数据是59.2%,占据较大的比例。认为完成得很好的比例数据是14.8%;完成了极小的一部分的比例数据是13.2%;基本没完成的比例数据是12.8%。

值得一提的是,有70.3%的北京人认为现阶段的记者们对自己的职业使命“完成得一般”,这一比例要显著高于上海和广州(60.8%、46.5%)。

84.2%

现阶段的记者亟待提高的是职业道德

84.2%的被访者认为现阶段的记者亟待提高的是“职业道德”。提及“敬业精神”、“个人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专业知识”的分别是57.2%、26.6%和21.4%。统计结果说明公众颇为注重现阶段记者的职业道德。

值得关注的是,在京沪穗三地的回答中,对于“职业道德”的回答比较集中,比例数据依次是89.1%、85.3%和78.2%;对“敬业精神”的提及率最多的是北京的被访者(78.2%),上海和广州分别是46.1%、47.5%;对“个人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的提及率依次是15.8%、23.5%和40.6%,广州人对此的关注最多;对“专业知识”最为注重的是上海,提及率是38.2%,高于北京和广州(13.9%、11.9%)。-70.4%

“话语权”是记者行业最突出的职业特征

记者区别于其他职业和一般人的地方究竟在哪里?京沪穗三地被访者中,有70.4%的被访者认为是“话语权,记者的话语可以形成舆论”;25.7%的被访者认为是因为记者这一行业具有行政色彩。

北京地区对于“记者职业具有行政色彩”回答的比例较大,为46.5%;而上海和广州分别是19.6%和10.9%;上海地区和广州地区对于“话语权”回答的比例较大,提及率是81.4%和88.1%,北京对此项的提及率最低,为41.6%.

64.5%

“无冕之王”不能用来形容记者

人们经常用“无冕之王”来形容记者,在公众心中这个称谓能否与记者画等号呢?64.5%的被访者认为“无冕之王”不能用来形容记者,17.1%的被访者认为“无冕之王”不足以形容记者,另有18.4%的被访者持肯定态度。

比较京沪穗三地,88.1%的广州人认为“无冕之王”不能形容记者,71.6%的上海人持相同态度,这两地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北京的33.7%;在北京人中,有接近一半的被访者(45.5%)认为“无冕之王”不足以形容记者,这个比例远远高于上海和广州的1.0%和5.0%。

B

多少人愿通过记者、媒体解决问题?

24.3%

遇到困难会想到找记者、媒体

64.1%的被访者表示,“当看到社会上的不平事”会想到找记者、媒体;有24.3%的被访者“在生活中遇到依靠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会想到找记者、媒体;15.8%的被访者“当遇到有意思的事”时会想到找记者、媒体。统计表明,公众心目中的记者是社会正义、公平的化身,当遇到社会上的一些不平等事时,绝大多数的人会想到找记者、媒体。

比较京沪穗三地,被访者对此项的回答趋于一致,没有明显的差别,三地对“看到社会不平事”的提及率依次是67.3%、67.6%和57.4%;对“生活中遇到依靠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的提及率依次是21.8%、41.2%和9.9%。

26.2%

不愿意通过媒体的介入来解决问题

26.6%的被访者表示不愿意通过媒体的介入来解决问题;17.8%的被访者持肯定态度,另有55.6%的公众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京沪两地回答“不愿意”的比例相近,

分别为27.7%、21.6%,提及此项的广州人稍多,比例是30.7%;京沪穗三地“视情况而定”的比例数据依次是:46.5%、65.7%、54.5%;而“愿意通过媒体解决问题”的北京人显著多于沪穗,比例是25.7%,上海和广州比例依次为12.7%和14.9%。

25.0%

自己或身边的人有过寻求记者、媒体帮助的经历

京沪穗三地被访者中,25.0%的被访者表示自己或身边的人有过寻求记者、媒体帮助的经历。

经比较,京穗两地的统计结果较为接近。有过的比例依次是30.7%、33.7%;完全没有的比例分别是69.3%、66.3%。上海地区的被访者回答有过的比例是10.8%,持否定态度的比例高达89.2%。统计表明,上海地区对寻求记者、媒体帮助的意识较低,广州地区对此项的关注度最高。

30.9%

愿意成为记者

京沪穗三地被访者中,30.9%的被访者愿意成为记者;43.8%的被访者持否定态度,另有25.3%的被访者未置可否。

三地中,京穗两地的回答比例数据比较接近,愿意的比例分别是27.7%和21.8%,不愿意的比例依次是52.5%和46.5%。上海地区与京穗差别较大,愿意的比例为43.1%,不愿意的比例为32.4%。

C

记者这个职业是否危险?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新闻记者位居十大危险行业的第三名,仅次于矿工和警察。为此有些保险公司专门推出了“记者险”,包括记者家属也可连带保险。

58.4%

记者属于高危职业

统计结果显示,58.4%的被访者认为记者行业属于高危职业,41.6%的被访者持否定态度。京沪穗三地在此项调查上没有达到统计结果上的差异,回答比例数据比较接近。认为记者行业属于高危职业的比例依次是:61.4%、55.4%和58.4%。

65.5%

有必要推出“记者险”

据调查数据表明,65.5%认为保险公司有必要推出“记者险”;17.4%持否定态度;17.1%对于此项回答是“不好说”京沪穗三地的被访者的回答较为一致,认为有必要的比例依次是63.4%、66.7%和66.3%,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比例分别是19.8%、16.7%和15.8%。

45.1%

记者家属也可连带保险

调查显示,45.1%的被访者认为记者家属可以连带保险,25.3%的被访者不赞同,29.6%的被访者认为“不好说”。

比较京沪穗三地的被访者,持赞同意见的比例依次是45.5%、65.7%和23.8%,上海被访者对此做法最赞同,持否定态度的比例依次是27.7%、16.7%和31.7%。

72.0%

应从立法的角度保障记者的权益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屡屡遭受粗暴侵犯,如何才能有效加以解决?72.0%的被访者赞成从立法角度保障记者的权益,24.7%的被访者认为记者要学会自我保护,23.0%的被访者认为这需要全民整体提高法制观念。

统计表明,三地对该项的认知有一定差异。北京比较集中地认为应该“从立法的角度保障记者的权利”,提及率是66.3%。而沪穗两地则集中在“全民法制观念的提高”,比例依次为74.5%、和75.2%。

样本一

记者是很神圣的职业

脸谱:蔡女士57岁大专学历退休人员

原声:我很尊敬记者这个职业,在我心中这是很神圣的职业,用“无冕之王”都不足以形容记者。

我知道记者节是从2000年开始的,到今年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我一直很尊敬记者,在我心目中记者这个职业是很神圣的,用“无冕之王”都不足以形容记者。在今年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的报道中,很多记者在最前线报道,才让我们能了解到最新的情况,这种无畏的精神很值得钦佩。

现在记者、媒体已经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得很紧密了。大家都要看电视、看报、听广播,如果没有记者,我们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想设立记者节也足以说明记者这个行业的重要性了。记者这个职业现在是越来越危险了,常有报道说记者在采访时遭受暴力侵害,记者们应该学会自我保护,但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应该从多个方面保护记者的合法权益。-样本二

记者只是信息传播者

脸谱:韩先生32岁大学本科公司职员

原声:记者只是信息的传播者或者提供者,并不具有行政色彩。应该提高和尊重公众的判断力。

我只知道有记者节,但是并不清楚具体是哪一天。设立这个节确实说明记者是很重要的职业。但是,这个重要并不是说明记者具有行政色彩,只是说明记者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提供者。在信息时代应该提高和尊重公众的判断力。

和任何一个行业一样,记者这个职业也存在职业道德的问题。但是人们对记者职业道德的关注远远高于其他行业,我想这是因为记者的话可以形成“舆论”,而大众又比较相信舆论。所以记者们的自身修养和职业道德就很重要了。

关于推出“记者险”我是很赞同的。记者要想了解到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有时可能就得“深入虎穴”,而记者也是普通人,也要考虑生命安全的问题。

本次调查技术报告

调查设计:杨文建卢荡毛羽聂翔

调查执行:北京青年报新闻调查工作室友邦顾问(www.up-point.com)

报告撰写:本报记者毛羽

执行说明:2003年11月3日至7日,“友邦顾问市场调查(www.up-point.com)”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居民中各抽取224人、220人和216人,共计660人,了解公众对记者和记者节的认知及对“记者险”的态度,这些被访者的年龄在18-60岁之间,性别比例控制在1:1左右。

(来源:北京青年报YNet网站)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