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尔执政10年大事记
[ 2007-06-28 13:29 ]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从1997年上台执政,到2007年黯然谢幕,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执政十年遭遇不少大事,值得一叙。

1997年5月1日:布莱尔领导工党赢得议会选举。43岁的布莱尔成为1812年以来该国最年轻的首相。

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7年8月31日:布莱尔称在巴黎车祸中去世的戴安娜王妃为“人民王妃”,他的民意支持率随后高涨。

1998年4月10日,《星期五和平协定》签署。这一协定对结束北爱尔兰流血冲突,推动和平进程起了关键作用。

1999年5月24日:英国参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对科索沃的空袭。

2000年5月20日:布莱尔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使他成为150年来首位在任期间“添丁”的英国首相。

2001年6月8日:工党再次赢得议会选举,但领先优势缩小。

2001年10月7日:布莱尔政府追随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2年10月14日:英国政府中止北爱地方自治政府运作,将控制权收归中央。

2003年3月18日:英国议会支持派英军参与伊拉克战争。

2003年3月20日:布莱尔政府与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

2005年5月5日:工党连续第三次赢得议会选举,但领先优势严重下滑。

2005年7月6日:英国首都伦敦赢得2012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2005年7月7日:伦敦发生针对公交系统的连环爆炸案,造成56人死亡,超过700人受伤。

2006年5月4日:工党在英格兰地方选举中遭遇重创,失去317个席位和18个市议会的控制权。次日,布莱尔拿出内阁改组名单,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贬为下院领袖。

2006年9月7日:由于在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冲突初期没有呼吁立即停火,布莱尔遭工党内部“逼宫”,被迫宣布将于一年内辞职。

2006年12月14日:布莱尔因“金钱换爵位”丑闻接受警方质询,成为第一位在任期间因刑事案件而接受质询的英国首相。

2007年5月10日:布莱尔公开宣布于6月27日辞职。

2007年6月27日:布莱尔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正式辞去英国首相职务。

布莱尔个人档案:

生日:1953年5月6日

出生地: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

母校: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

工作经历:1975年,他加入工党,1983年当选下院议员,连任至今。1988年,他入选工党影子内阁,先后担任贸工、能源、就业、内政等事务发言人。1992年当选为工党领导机构“全国执行委员会”成员。

1994年7月,他当选为工党领袖,同年被女王封为枢密院成员。1997年5月他出任首相,是工党历史上最年轻的领袖,也是英185年来最年轻的首相。

2001年6月大选获胜后蝉联执政,2005年5月大选中率领工党获得三连胜,并继续出任首相,成为英历史上首位连任三届的工党首相。

兴趣爱好:布莱尔对法律、工会、税收、贸易、能源、就业、犯罪等问题感兴趣,喜欢读书,爱好网球、远足和音乐。

(王辉)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