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奥朗德过关斩将赢法国社会党提名决战萨科齐|坚持长跑20余年 印度百岁老人创马拉松纪录|加男子11年旅行归来 穿越64国途经7万公里|
财经
经济放缓不必过虑 结构性问题待解决
2011-10-18 09:31:00      来源:新华08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国际进行时


近日,多家科研院所和机构纷纷发布对明后年的经济展望和预测。总体判断一致,未来将呈现经济增长和通胀齐降的态势,但在二者下降的幅度以及谁会降得更厉害上有争议。争议背后的实质问题是,“防通胀”还应不应作为宏观调控的第一要务,前期名义稳健实际偏紧的货币政策要不要转向。

争议归争议,大部分人在政策建议上出乎意料的一致,“未来不确定性太多,还是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即政策进入所谓的“观察期”。此情此景,不知是经济运行变幻莫测,还是经济学家的无奈。

通胀导致经济社会紊乱,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就业,二者都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因此,若未来发展符合预期,那么通胀下行是好事,经济增长放缓却令人忧虑。

目前真的值得像以往那样“条件反射式”的忧虑吗?到底谁在忧虑?应该忧虑什么?有人得出经济即将大幅下滑乃至“硬着陆”结论的直接依据是,温州、鄂尔多斯发生的企业主“跑路”、“自杀”现象。若大部分企业都“活不下去了”,应该伴随出现农民工大批失业、返乡的现象,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初我们曾有过这种体会。然而,目前尚未观察到这种情况。

实际上,“跑路”事件与其说是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的后果,不如说是“小规模的资产价格破灭”。这与政策有关。为应对金融危机,2009年银行体系释放的天量信贷“吹大泡沫”;在中国领先全球触底反弹后,又在通胀压力下不得不采取货币收缩政策和一系列行政手段,结果物价没下来,好像先把“泡沫”戳破了。目前真正陷入忧虑的正是“不务正业”、“吹泡泡”的“企业主”,因为,“击鼓传花时,鼓即将响,花却不知落谁家”。

能否将泡沫破灭诱发的连锁反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其扩散,的确值得关注。然而,真正令人忧虑是,经济出现了“去实体化”、“去产业化”现象。当所有人都热衷“炒贷”、“炒楼”甚至“炒大蒜”时,经济迟早要出问题。因此,对泡沫一定要痛下决心去挤,而不是非要等泡沫破了才承认泡沫存在。

在分清面临问题的本质后,对经济增速的略微下降可能就不会太纠结。事实上,这种调整反映了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内生动力切换,“病人去了拐杖自己开始走路”,可能不会产生大规模的失业问题。

实际上,我们面临的局面还较为有利。年初以来,企业对劳动力成本上升“苦不堪言”的背后,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新变化,低端劳动力供求紧张,意味着传统的就业压力有所减轻。

因此,通胀下行、经济下滑但没有出现明显的失业冲击,短期内无大忧,但中长期“陷阱”不少。过去的政策之所以常常陷入“两难”困境,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中存在深层次矛盾。现在我们真正面临的都是长期的、结构性问题,绝非短期“扛一下”就能应付过去。

“急症治好后,该治慢性病了”,应抓住目前这个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顶住压力铲除滋生泡沫的土壤,为应对中长期挑战布局,化解一些不得不过的“坎”。仅仅关注眼前问题,“感觉不舒服就吃药”,不仅经济机体有了“抗药性”,真正遇到问题时政策也再没有“辗转腾挪空间”,可能又会陷入新一轮窘境。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欧洲随地小便现象严重
为什么在欧洲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却有着随地小便这样不文明的举动呢? >> 详细

论坛
摄影师拍女性最美消亡瞬间
日本摄影师历经多年走遍许多地方,对近百名女性进行拍摄,抓住女性最美的“消亡”瞬间。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