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俄商人上书总统 称普京用不法收入建私人宫殿|疑似可口可乐配方公布:酒精加六种植物精油|世界各国政要子女工作一览|
财经>消费旅游
“用工荒”倒逼劳动密集产业转型
2011-02-16 09:09:01      来源:北京商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受城市生活成本增加、中西部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力供需矛盾失衡等影响,春节后一线及沿海城市“用工荒”现象凸显,月嫂、小时工、菜市场商户、餐馆服务员等出现短缺,由此引发相关行业人力成本上涨压力加大。专家表示,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初显,未来劳动力短缺成必然趋势,以低价劳动力为优势的发展模式面临调整。

节后“用工荒”来势凶猛

菜市场:小工难招 蔬菜价格上涨

天通苑利康虹桥菜市场里,原本熙攘的八排菜道,仅一排菜道铺满了菜摊儿,其他菜道只有两头稀稀拉拉地散落着几个摊位,而春节前这里都摆满了摊位。蔬菜价格也明显上涨,节前1元/捆的蒿子秆卖到3元/捆;3.5元/斤的西红柿也涨到4元/斤,扁豆也从3.5元/斤飙升至4.5元/斤……

租种利康虹桥菜市场东北角蔬菜大棚的熊师傅介绍,平时以蔬菜批发生意为主,大部分时间在大棚里忙碌,产出的蔬菜一方面供应超市和周边的餐馆、酒店,同时也为利康虹桥菜市场的商贩提供小单批发,根本没时间自己练摊。但春节后,前来批发蔬菜的商贩数量明显少了,为了避免损耗,熊师傅不得不在市场上摆摊。并且,施肥、浇水、摘取、运送都缺人,生意都受到了影响。

同样租种该市场东南角蔬菜大棚的尤师傅告诉记者,节前蔬菜大棚的雇工每整理一箱蔬菜工费是5元,但春节后小工非常难请,即便请到了小工,同样的工费每天的工作量也会打折扣,同时还要承担大棚租金等费用。“成本上涨的压力也增大了”,尤师傅坦言。

经常去顺义大棚基地批发蔬菜的牛师傅也发现,春节后蔬菜的进货价明显提高了,零售价也不得不提高。“很多人过了正月十五才会回来,每年都是这种情况。”尤师傅已经在利康虹桥市场经历了近十个春节后阶段性工荒现象,他相信这种状况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但认为今年来京务工的人会比往年少很多。“节前许多商户就明确表示,今年回家乡过年后不打算再回来了,家乡发展很快,虽然没有在北京挣得多,但开销少,每月总有不错的盈余,而且很多人所在家乡的企业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吸纳劳动力留守家乡。”

餐馆:推迟营业 服务滞后

“涨工资,肯定涨!”昨日,当记者询问朝阳区静安庄地区一家陕西风味面馆老板吴先生时,这位西安老板告诉记者,由于春节后返京人群尚未全部“归队”,饭馆服务员从此前的8人锐减至5人,只能期待靠开出增加薪酬的条件吸引几位有经验的服务员。

记者走访发现,在一些餐馆较为密集的地区,至少两成小型餐馆尚未开始营业,其中尤以成都小吃居多。“还没开门,今天又吃不上盖饭了。”昨日,家住西坝河西里的居民刘女士面对楼下一家川渝小吃玻璃门上贴着的“推迟营业”通知无奈地摇了摇头,“因为价格便宜味道好,一家人经常到这家店吃饭”。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已经重新营业的饭馆也在门口张贴了“高薪招服务员”、“待遇从优”等招工条件,一些尚未开业的餐馆也贴出涨薪招聘服务员和厨师的通知。

不仅是小饭馆,节后“用工荒”也波及到麦当劳等大型餐饮企业。“昨晚6点给麦当劳打电话送餐,却被告知速递员人手太少,需要夜里10点才能送到,只好取消了订餐。”北京市民杨女士说。

家政:月嫂不返城 护理价格涨

“春节后预约月嫂几乎约不上,价格涨得也太高。”家住朝阳区的王女士抱怨。

王女士的遭遇其实是家政市场“用工荒”的一个缩影,不少用人单位反映,年前年后月嫂和小时工的市场非常走俏,钟点工、月嫂的人手紧张,一些用人单位也为此发愁。

北京月嫂爱心母婴护理中心也在为人员短缺发愁。“截止到现在,3月份月嫂名额已全部订满,要想再预约3月份的月嫂,只能凭运气,看元宵节后是否会有月嫂返城。”在该护理中心,工作人员对一位预约客户这样解释。

对于人手紧缺的原因,该护理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农村生活越来越富裕,打工者选择留在当地中小城市生活更加轻松;另一方面,大城市的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生活压力也在增加,导致打工者不愿留在大城市。

来自山东的月嫂贺女士证实,去年她和同伴一起来北京做月嫂,春节回家后,因为过高的生活成本,同伴决定留在老家。贺女士告诉记者,很多月嫂不愿回到大城市生活,不过这也更加坚定了她留在北京的决心,“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少,少数留下的人待遇肯定会比过去好”。

人手紧缺带来的用工成本最终体现在消费者身上。以北京月嫂爱心母婴护理中心的价格为例,目前,该护理中心月嫂护理价格最低的为3500元左右,最高的在6900元左右,而在去年10月份,该护理中心护理价最高的为4900元,短短几个月,月嫂护理价格最高上升了2000元。

北京红人家政的月嫂价格也出现了上涨。据该家政公司相关负责人称,现有的20多名月嫂中,价格最高的在5500元左右,相比去年整体市场价格提高了400-500元。

企业:暂时选择涨薪应对

在朝阳区经营一家云南菜饭馆的宋女士向记者透露,店内服务员原来的待遇是包吃包住1400元/月外加提成,平均每人月入2000-3000元,这个薪酬不算低,可是店里原来的两位服务员决定不再回北京工作,更让她没想到的是,由于节后返京人群减少,用过去的酬劳已经招不到条件合适的服务员了,就连店内现有的10名服务员也希望涨工资。不得已,她打算开出1800元/月外加提成的招工待遇。

“现在是人少岗位多,不涨工资就招不到人。”宋女士说,虽然人力方面的支出将比去年有所增加,但由于餐饮业竞争激烈,目前还没有菜品涨价的计划。

为破解用工困局,北京月嫂爱心母婴护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要想留住技术熟练的月嫂,我们只能给她们涨工资。”一方面因为各种原因月嫂不愿进城工作,另一方面人手紧缺导致各家护理中心竞相抬价招人,这就抬高了整个行业的用工成本,客户的使用成本也增加了。“市场价格水涨船高,我们不给员工涨工资,肯定留不住人。”

“现在招聘员工开出的条件比去年好很多,但还是很难招到人。”昨日,北京一家知名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李女士告诉记者,该企业在春节前就出现员工阶段性流失,离职率在15%左右,所幸早已预料到,因此在今年初就开始全面提薪,平均每人底薪上调300元,涨幅约25%,为的就是留住员工,这在以前从未发生过。但即便这样,仍未能阻止公司人员流失。为此,李女士春节后一上班便开始采取“内部推荐+外部招聘”的方式补充人力,也只收到100多份简历,与往年动辄上千份的应聘情况相差甚远,更无法填补人员流失导致的缺口。

专家观点

供需矛盾致人手紧缺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劳动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张车伟分析,今年“用工荒”甚于往年,一方面因为人口结构所致,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求也引起“用工荒”。“目前,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明显,进入工作年龄的人员逐渐减少,劳动力短缺成必然趋势。此外,经济发展尤其中西部经济迅速发展让劳动力需求增加,供给减少,是‘用工荒’出现的根本原因,这一矛盾短期难解决。”

制度方面的问题同样导致“用工荒”。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彭剑锋表示,当前户籍制度令大部分农民工难有归属感。此外,不能享受正常的退休制度、无完善的社会保障也导致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进而在节前、节后等时间点出现人员短缺。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城市生活成本的增加也让一些人员选择离开大城市。

张车伟认为,短期解决用工矛盾还需用人单位协调配合。劳动力市场需做好管理工作,让用人单位和劳动力需求方顺利接洽工作,提高用工效率。除此之外,“用工荒”背后也存在工作理念问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不愿从事技术工种,造成技术人才欠缺。

彭剑锋则指出,应通过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完善务工人员福利保障制度等措施深入吸引更多技术性人才进城就业。

“用工荒”倒逼企业转型

虽然当前阶段性用工矛盾突出,不过也有专家指出,无需对“用工荒”过度担忧。张车伟表示,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增加,工作人员工资上涨是总趋势,这是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与此同时,用工紧张也充分表明中国产业正在转型,人手紧缺将倒逼企业转型,还能推动行政等体制的大变革。在他看来,由于用人成本上升,一些靠低成本运营的企业将不得不考虑运营方式的转型,不然将被淘汰。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短期来看,人员紧缺可能只出现在某一领域或行业,一些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也造成了“用工荒”,但经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后,企业必然要自我转换发展模式,最终实现良性运转。

相关专家指出,从应届大学生求职简历不断石沉大海,到各大招聘市场抢招熟练工人的景象中看出,如今的用工市场并不缺乏高学历者,缺的是具有一定技能的工人。反映出职业教育发展不够,今年的“用工荒”是技术工人短缺的集中表现,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之一。

用工成本上涨带来通胀隐忧

“一个现实问题是,用工成本增加会间接推高各方面成本,进而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推高通胀水平。”按照张车伟的理解,“用工荒”虽然板子打在企业身上,但其会推高生产运营成本,该部分成本将最终体现在消费者身上,推高通胀水平。

事实上,我国劳动力成本一直偏低,“用工荒”会推高通胀水平为很多业界人士所担忧。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室主任刘霞辉分析表示:“长期来看,劳动力成本增加必然会对通胀水平带来影响。”

不过,刘霞辉同时指出,“虽然现在判断劳动力成本上涨会带来通胀隐忧,但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劳动力价格都相对低廉,工人工资上涨只是对劳动力劳动成果的反馈,针对这部分成本,企业将进行内部消化,所以不必把劳动力成本升高看成推高通胀的隐患。”

张车伟也认为,如果处理得当,让劳动人员工资涨幅快于通胀水平,“用工荒”对通胀带来的隐患将不存在,劳动力价格也可得到适当提高。 (李子君 丁开艳 王芳)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实拍印度阉人的真实生活(组图)
穿着鲜艳的“莎丽”,化着浓妆,有着男性面部特征的阉人经常出现在一些婚丧嫁娶的场合。 >> 详细

论坛
最温情照片:记录平凡生活中的美好
这些作品以“友情、欢笑和亲情”为主题,带来一份最温暖的淳朴感情……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