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两天,宁波康宁医院收治了近20名“节日综合征”患者,其中8成人是不想上班闹的。
对此,心理医生出的主意是:列一张备忘录,把要做的事写下来;想象一下工作方面的成绩和被人赞扬时的场景。
作息调不过来,失眠了
贾先生是这两天去康宁医院的一位患者。他30出头,是企业管理人员。放假后,他每晚都和朋友聚会,玩到凌晨两三点才睡觉。
后天要上班了,大年初五晚上,贾先生决定恢复平时的作息时间,晚上10点钟上床,可怎么也睡不着,一直到初六凌晨四点多还是没睡着。
晚上没睡够,贾先生就在白天补觉。可到了晚上,失眠更厉害了。
贾先生慌了,他的工作强度很大,休息不好,工作要是出错,肯定要被上司批评。这么一想,他更慌了,一想到上班就害怕。
医生一方面让贾先生放下思想包袱,另外还给他开了药。
节后害怕上班,有办法调节
康宁医院心理治疗师张子霁说,节后这两天,他们已收治了近20名“节日综合征”患者,其中大概8成的患者不想或不敢去上班。他们不同程度地失眠、焦虑。
“有个20多岁的小伙子,怕单位联系他,把手机都关了,”张医生说,小伙子原本对工作就有些不满意,春节期间与朋友聚会,发现他们的工作都比自己的好,就产生了严重的厌恶情绪。
“他也想过换工作,却又下不了决心,”张医生说,其实这是“节日综合征”的表现。假期结束后,不少人会失眠、焦虑,或变得慵懒,事情能拖就拖,有的人还会感觉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工作没积极性,这些都是“节日综合征”的表现。
张医生说,如果出现了以上这些症状,您可以――
调整生物钟,早睡早起,睡前洗个热水澡;
进行适量的运动,比如慢跑、散步;
给自己设一个缓冲期,给自己点时间调整好状态;
刚开始工作时,假如工作千头万绪不知从何处下手,可以列一张单子,把要做的事情理一理,列出来;
事情多的话,可以先从容易的事做起;
假如一开始没有勇气“下手”,可以想象一下工作方面的成绩和被人赞扬时的场景。 本报通讯员 胡旸 本报记者 周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