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日本的负债相当于每位国民负担8万日元,是一个劳工平均年薪的2倍。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前,日本如此规模的负债可能会被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毕竟它拥有自己的独立货币,情急之下开动“印钞机”或许就能即刻缓解危机。然而现在,投资者显然已经被欧元区大规模的债务危机震慑住,纷纷开始质疑日本能否最终避免违约。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欧债危机令投资者认识到,即使是政府发行的债券,也有可能是不可靠的。对于日本来说,有了希腊这个前车之鉴,想通过发行国债来融资也将面临一定风险,这令日本央行的处境变得艰难。
国际评级巨头穆迪和标普也曾对日本的主权债信评级发出警告。它们也许正在极力寻找乐观的迹象,用来抵消日本危险的财政状况和老龄化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寻找极有可能“无果而终”。
当基准利率维持在0.1%的超低水平时,为了帮助日本政府减轻舆论负担,日本央行其实已经竭尽全力:它回到了21世纪最初十年使用的量化宽松手段,购买大量政府公债和企业债,令经济货币化,它甚至还有可能让印钞机一直不停运转。然而,投资者可能并未意识到,仅靠央行的一己之力难以让日本摆脱“负国”境地,经济何去何从更不知从何谈起。
菅直人虽然仍有可能在今年的大选中胜出,但是将“皮球”踢给日本央行显然不是负责任的做法。菅直人对此应该清楚得很。(王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