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案例就是针对中国轮胎的特保制裁,这是美国首次对中国商品实施特保制裁,这开创了一个极坏的先例――作为前例,在前总统小布什执政的八年中,美国政府无一例外否决了多起针对中国的特保案。
更重要的是,美方的做法罔顾事实。在记者旁听过的相关听证会上,除了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等少数组织鼓吹制裁外,美国轮胎厂商、销售商、贸易专家、中国厂商几乎无一例外都反对制裁,认为这将损害美国商家、消费者的共同利益。但他们的集体说“不”仍遭到奥巴马的一票否决。
作为最终结果,中国轮胎受阻于美国国门之外,美国国内轮胎价格高涨,消费者为此蒙受损失。美国轮胎自由贸易联盟法律顾问特罗塞温说,轮胎特保案发出了一个“信号”:“特殊利益团体只要需要,就可以得到(政府的)保护――不管这一举措对整体贸易政策意味着什么”。《华尔街日报》社论也由此批评奥巴马是一个“保护主义总统”。
美国对中国商品“另眼相看”,与美国当前特殊政治生态有关,在失业率高涨、中期选举在即的情况下,一些政治势力将矛头指向中国,通过抨击中国、向中国施压来博取政治利益。在利益多元化的美国社会,这种指责其实很正常,但美国政府出于政治考虑,有时不是很冷静、客观和理性地看待这些杂音,反而采取了支持、放纵甚至迎合的态度。
保护主义无疑正对中美经贸合作构成严重挑战。当然,我们也需要冷静看待。正如骆家辉所言,受美国制裁的中国商品只占中国输美商品总额的3%。中美贸易前景良好,合作是主流,摩擦是插曲,这是大局。但两国贸易纠纷在增加,这也是事实。3%的比例虽然不大,但牵涉到的却也是中国成千上万人的生计。中国有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美国政府努力促进美国人就业的同时,实在不应该损害中国厂家和中国工人的合法权益。(记者 刘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