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日本《呼声》月刊7月号刊登文章,题目是“日本企业超越美国型经营模式”,文章摘要如下。
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以后,日本的大部分政府官员、企业经营者和学者都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日本型经营模式失败了。换言之,人们开始对政府指导下的经济模式、政府与企业间的密切关系、终身雇用制等这些给日本带来成功的机制产生怀疑。日本的改革者主张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做法,即主张政府放宽对经济的管理,企业切断与员工、银行、供应商以及贸易对象的长期合作关系。
在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分析日本经济恢复缓慢的原因,主要是政策失误造成的。在纠正政策失误时,日本政府又下手迟缓。
日本政府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银行管理三方面都失败了。自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政府在采取刺激性经济政策方面过于迟缓,对金融危机的处理也相对滞后,使得日本经济的恢复耗费了时日。
在日本经济衰落而美国经济复苏之际,美国政府人士和学者不再把日本作为榜样,日本的领导人却开始把美国作为榜样。日本政府开始信奉民营化和放宽限制,民间部门也开始推崇美国式的做法,包括经营的灵活性以及以公司股东为核心的经营方式。
但是,当日本向美国式经济模式迈进时,政府相关人士和企业经营者在经过周密的考虑后,并没有放弃现存的制度,而是选择了修正和完善现行模式的改革方式。
在“失去的10年”里,日本经济的体制被削弱了。在企业层面上,经济的弱化增大了削减成本的压力。但当日本企业开始认真地削减成本时,往往只是有限度地解雇人员、弱化与主要出资银行以及供应商的关系。其结果是,日本企业并没有完全切断旧的关系,而是就伙伴关系附加了许多新的条件。
日本企业在人员的配置以及收入等方面实施了更灵活的用工条件;要求银行压低贷款利率,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要求供应商降低价格,或在供货和售后服务方面做得更好。也就是说,企业为了渡过难关,灵活地利用了长期稳定的关系。
通过这种方式诞生的“新的日本型经营模式”至少在三个方面与老模式有所不同。其一是,日本企业在确立伙伴关系时,比以往更加苛刻和慎重了。说得更具体一些,也就是由过去的长期、稳定、单纯的关系转为更加注意成本和利润的合理型关系。
其二是,过去那种适用于所有领域的均一化模式不复存在了。
其三是,日本企业比以往更加开放了。在企业的经营方面,更多地开始吸收外国的东西,更多地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商业做法。其表现之一就是来自外国的投资增加了,特别是来自海外的直接投资或并购增加。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大变化。从整体上看,海外进入日本市场比以往更加容易了。
日本型与美国型经营模式各有短长,扬长避短的做法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日本型经营模式的长处是企业更重视与员工的长期稳定关系,也就是说更尊重员工,更重视经营者与员工的良好关系的价值。不像美国那样,发生了什么问题立即解雇员工,而是更重视培训员工的技能,这是日本型经营模式的长处。
另外,日本企业还非常重视企业间的关系,即重视供应商与组装厂家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日本型经营模式的长处。一般来说,当美国公司发现有能够以便宜两成的价格提供同类部件的韩国供应商时,美国公司就会转而要求韩国公司供货,但日本的公司则不这样做。他们会与自己的供应商商量:有一家韩国公司能够以低两成的价格提供同样的部件,我们现在要帮助你们,你们能否使制造程序更有效率?我曾就这个问题请教丰田的上层管理人员。他们告诉我:“我们虽然很严厉,但也很温情。”换句话说就是:我们虽然很忠诚,但也很苛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