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环球博客>精彩博文
“收获的喜悦”——“谷歌”诞生背后的故事

[ 2006-05-09 10:13 ]

 

2002年,Google总部——山景城,伴随着又一位中国员工加入 Google, “是不是该给 Google起个中文名字”又一次在 Google 内的中国员工中掀起了波澜。事实上,自从Google招收了第一位中国员工开始,给 Google 起个好听、好记、有意思的中文名字便成了Google全球所有中国员工共同的项目。
 
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过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双字节的中文环境中,用户们习惯赋予这个英文单字自己独特的叫法。 43%一直用Google的英文称呼, 26%的人称Google 为“狗狗”, 13%的人称Google为“古狗”。
 
2005年 5月底,Google 决定就是否需要中文名字做一次正式的市场调研,调查结果进一步印证了大家对中文名字的判断,对于Google,事实上人们已经按照自己的音译习惯为Google 赋予了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称号,狗狗、酷狗、古狗、酷狗、勾勾、果果、咕嘎等。在所有的调查者中,53%的人希望Google有一个中文名字。 
 
在Google ,用户的声音最为重要。这一调查的结果明确了为Google起名的目标。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更广泛地同所有中文语言用户交流的桥梁—— Google中文名计划正式启动。
 
从一开始,Google就明确了中文名字的方向:第一它不但是一个新名称,更要很好地体现 Google公司的特质,创新,朝气,自由,活力,是一种无国界的,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特质。第二,作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名字,中文名字绝非是对Google发音的简单“汉化”,一定要体现中国的本土特色,体现富有本地化的精神。这种想法贯穿了 Google中文命名的整个过程,要选的中文名字不一定要符合Google公司的传统精神,但一定要符合中国的文化特质。
 
为了表明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Google的中国员工找出了各种各样的佐证,有的人说“咕果”的发音与其家乡的方言完全一样,所以是最好最中国化的;有的人从语音分析的角度,将每一个发音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将"格物致知"的涵义充分结合,认为"格高"是个好名字;还有一些员工则开始"拆文解字",从偏旁部首,到语音感觉,再到词源意义,这些擅长于最先进网络技术的工程师严格根据"信达雅"标准展开争论。
 
目标越来越清晰,拿着中国Googler的讨论结果,市场部同仁们专门到美国总部向所有中国 Googler们面对面介绍了中文名字进展情况。这次会议是Google中文名字命名中的重要一步,候选名单终于缩小到三甲之内,最终锁定在了 “谷果”,“古歌”。两大阵营随之形成,即便是公司高管层也罕见地出现了意见分歧,开复、韶宁则成为了“谷果”坚定的支持者。支持“古歌”的阵营认为“ 谷果”这个名字更像是一家农产品公司的招牌,而“古歌”足够厚重却被批评不符合 Google 常为新、年轻的整体品牌形象而遭到来自 Google 工程师们的反对。起名陷入僵局。 
 
王怀南,Google 亚太区市场总监。 2005年12 月的一天,已经被中文名字和僵持不下的争论搞得有些心烦意乱的王怀南胡乱地在纸上将现有的名称拼来拼去,突然,“谷歌”的组合跃然纸上,王怀南兴奋地将“谷歌” 两个字大大地写在纸上,然后不厌其烦地跑到每个人的桌前挨个询问:“你觉得谷歌怎么样?”“这个好不好?”。为此,他几乎问遍了所有Google中国的员工,面对这个选择,大家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 Google的中文名字“谷歌”在 2005年12 月的某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诞生了。
 
Google全球的中国员工们毫无保留地表达着他们的喜爱之情,同时却仍然不忘调侃一番,一个员工说,“谷歌”让他想起来了“李谷一的歌”,而“谷歌”很快在内部被引申为:谷哥。一个员工说,谷哥?莫非是硅谷的大哥? 
 
“谷歌”,充满中国式的田园诗意,抛弃了呆板的英文直译。张晶说:“你可以说我们是来自硅谷的歌声,怀藏憧憬,默默地服务全球中文用户,也可以说是丰收之歌,喜悦之歌,总之,这是一个属于全球中国人的 Google。”
 
张晶(Google亚太市场经理)表示,在选择名字的过程中,他们也受到了凡高名画《Starry Night 》的启迪。Google曾经为了纪念这位非凡的艺术家,创作改编过这个名画,将它变为了流传很广的Google Noodle 。凡高手中的繁星之夜,又宛如流淌在山谷的歌声,表达了 Google充满理想,默默耕耘,实现梦想,收获喜悦。

(整理:张弦   作者:microning)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