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博客及其商业价值

[ 2006-04-06 15:41 ]

 

在新浪网开“博”才一百多天的徐静蕾,其博客访问量已突破1500万,名人效应与中文第一门户的大力推广造就了中国博客的奇观。如此巨大的访问量当然吸引了不少广告商的眼球。可是,当广告商找上门来的时候,新浪网以“博客属于个人的网页”的理由将皮球踢给了徐静蕾一方,他们又找到徐静蕾的助理,助理说还是先跟网站的人谈吧!就这样,广告公司被折腾得不轻却“送钱无门”。而颇具戏剧性的是,当网站、徐静蕾缓过神来之后,居然纷纷跳出来说:“这钱应该给我!”

而作为中国博客通过广告收取费用的第一个案例,前不久,和讯网的广告悄然挂到了IT写作社区(DONEWS)总编辑洪波的个人博客上。据悉,也有类似的名人收到了广告商抛来的绣球。就在大家还在为寻找不到Web2.0合适的商业模式而苦恼的时候,博客的广告价值却突然浮出了水面,甚至快得有些让Blogger和BSP们措手不及。

那么,是不是所有博客们写的博客都有商业价值呢?我们不妨从博客的分类着手逐一分析其商业价值。

一、 博客细分

通俗的讲,博客就是在能上网的地方、通过专门提供博客服务的网站、用极简单的操作步骤就能很方便地建立、更新、编辑的个人网上日记本。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应用互联网,这为博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同时,普通民众素质的提高,更为博客的普及打下了良好的应用基础。于是,精英与草根一起涌上了互联网,开始了博客之旅。可以说,博客降低了普通人发表言论的门槛,但新浪等门户网站却另辟蹊径,搞了个明星博客,一时之间,明星博客大吸眼球,草根部落自娱聊生。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十七次互联网调查报告》,中国目前有网民1100万。如此众多的网民,写博客的自然不在少数。在这些BLOGGER中,根据其自身特征和写作目的,我们不妨分分类。按照这种分发法,可将博客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本身比较普通,并没有较强的传播欲望,博客只是他们纪录、表达的一种方式,虽然有可能他们博客的阅读者不会太多,但是博客的写者却也乐此不疲,中国目前应该有很大一部人属于此类;第二种,这类人有比较专业的背景,有较强的表达欲望,并且很容易有真知灼见,这类人算是精英,但还不是名人,博客刚好降低了他们表达、传播自己的门坎,他们撰写博客是想更多的人认识自己,让自己的想法被更多的人知晓,在中国目前有相当一部人如此;第三种,是那些已经有很高知名度和很多Fans的公众人物尤其是娱乐圈的明星,他们写作和经营博客是想拉近自己与大众的距离,提供一种新的传播渠道,借助网络增加人气。第一种、第二种博客,更大程度上是BSP给了他们展现自我的平台;第三类博客,则更多的是他们给予了BSP人气。当然,如果第二类博客(比如keso:洪波)能坚持不懈,逐渐在自己的圈子里形成较大的影响力,也会慢慢形成类似于第三种博客的名人效应,只不过光圈淡一点,光芒的覆盖面小一点而已。

二、 商业价值

在上述三类博客中,不是每种都具有商业价值。一般来说,能够被商家看上,愿意掏广告费的,大半是第三种;如果商家有很好的广告投放策略和较为精确的统计数据,第二类博客也可以成为某些特定广告的投放对象。

更细化一点来说,第三类博客的商业价值在于其高知名度、高点击量和受众的广泛性。这种博客中投放广告的优点是能迅速提高广告的品牌价值和受众认知,但其缺点也是明显的。因为第三类博客的读者一般比较广泛,性别、年龄段等特征都无法判定和提取,因此,很难保证广告投放目标的准确性。所以,这一类博客的广告更多的像普通门户网站的广告。相对来说,第二类博客如果被商家看上,其读者群则比较确定(一般都是某一个圈子或领域的关注者),广告的投放对象也比较容易被清晰界定,如keso(洪波)的读者一般都是IT领域的关注者。

然而,博客的商业价值被广告商看上,但是否就会实现其价值,却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博客在写作过程中的收益和目标导向。从收益的角度分析,如果blogger认为广告带来的收益大于fans们由于忠诚而带来的收益(譬如在blog上凝聚的fans都去看徐静蕾的电影或者是fans的永远支持),那么他比较理性的选择是接受广告;反之,则会坚决不做广告。从目标导向的角度分析,如果blogger写作blog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某种崇高的目标或是只是为了大家的认可(在经济学上应该是非理性的),则不管收益如何,他一般是不会接受广告的(因为如果有了广告,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反感,这样无疑会降低作者的写作体验);反之,如果blogger写作就是为了盈利,则其行为就可以用理性经济人假设,可以回到前面的从收益角度的分析。
当然,以上只是经济学角度的简单分析,真实的情况也许会有所出入,毕竟人的很多行为并不是经济学可以简单解释的了的,本文只是试图给出一种可能的分析方法而已。

作者:阮龙(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