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频道>业界观点
“微调”不是开发商的“救命稻草”
2011-11-14 13:37:5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10月份CPI同比上涨5.5%,创出近5个月以来的新低。不少专家分析认为,未来物价下行速度可能比预期的更快,货币政策收紧操作告一段落,适时适度进行微调预调。对此,若开发商把“微调”视作“救命稻草”,是对宏观调控的误判。

政策“微调”的信号在近期频频出现,市场预期明显增加。央行8日发行的1年期央票的参考收益率,较之前一周下降1.07个基点。这是1年期央票利率在连续11周以来的首度下调,被市场人士称之为显示货币政策逐步松动的预期。随着10月份CPI数据的公布,适时“微调”变得更加明朗。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研究报告称,由于物价压力减轻,年内存款准备金率不太可能再次上调。同时,为缓解四季度银行体系流动性偏紧的状况,不排除届时小幅下调准备金率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有关货币政策调整的机构研究报告“铺天盖地”。例如,中信[简介最新动态]证券最新研究报告认为,年前资金面将会普遍承压,预计春节前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至少向部分中小型机构定向下调的可能性非常大。建银国际研究报告预测,今年四季度末至2012年年末,将有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此前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令开发商“雪上加霜”。如今,面对物价升幅的回落及货币政策收紧的终结,会有开发商将此视作利好。某种程度上说,“微调”的声音越来越响,给部分开发商带来心理支撑。10月以来,上海等地个别楼盘打折优惠20%至30%,楼市似呈现“跳水”之势。实际上,房价僵持的格局并未打破,降价还只是个别楼盘的选择,二手房价格下降的通道也未形成。房价松动只能说初露端倪,拐点尚未真正确立。货币政策调整预期的增强,或使部分开发商继续“坚守”一阵。有的开发商甚至开始期待,“微调”之后全面放松流动性,以及进而降息保经济增长。

开发商不该对“微调”作出过度解读,房地产业也不是“微调”的受益者。CPI升幅虽回落,但负利率状况没有改变,且CPI升幅仍高于政策目标水平。另一方面,经济增速的回落,处于政策可接受的范围内。因而,接下来的货币政策变化是“微调”,而非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如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随着通胀势头得到遏制,需要通过微调保增长,保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合理信贷需求。“微调”的做法很可能先差异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微调”的针对性比较强,从国家对下一步房地产调控的坚决态度来看,不会再让新增贷款大量流向房地产企业。

以往的楼市调控经历收紧至放松的过程,最终变成房价的报复性上涨。开发商乐于再次看到这样的结果,但政府此次调控的态度明确,目的是让过高的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此次保增长采取的措施将不同于2008年,政府不会从抑制楼市过热转为拯救楼市。商业银行很清楚当前的三大特点:一是政府对房价“看跌”,二是房价逐渐出现松动,三是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状况日趋糟糕。在此背景下,银行对房地产贷款的谨慎态度有增无减,短期内也不会轻易降低个人房贷的门槛。在前不久举行的三季报发布会上,已有银行表态将严格把关开发商贷款,并降低与控制开发商贷款的占比。从风险与收益均衡的角度来考虑,银行与其更多贷款给开发商,不如投放给中小企业。

有的开发商还会指望降息,因为降息可降低贷款购房成本,对刺激购房需求有帮助。目前看来,未来两年的通胀虽不再成为难题,但降息不是“微调”的选项。交通银行研究报告指出,鉴于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经济虽有所放缓但总体仍保持较高增速等中长期通胀因素仍然存在,短期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热点TAG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