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频道>新闻动态
土地财政吃紧 地方政府博弈楼市限购令
2011-10-14 09:01:34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限购松绑第一城”

随着佛山市放宽限购政策的《通知》借网络迅速传播,佛山市一时间在网上获得了“限购松绑第一城”的称号。

佛山“松绑令”的主要内容为,已拥有两套房产的户籍家庭可增购一套每平米7500元以下的住房,5年以上二手房不再纳入限购范围。

“一旦执行将是对原有‘限购令’方向的挑战和实质的突破。”中原地产研究中心认为。

世联地产佛山公司总经理葛朴指出,“松绑令”每平方米7500元的房价限制可以对佛山楼市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佛山定价在每平米7500元和8500元之间的楼盘接近四成,若“松绑令”成行,不排除每平方米8000元的楼盘将降价到7500元,将有效刺激成交。

“松绑令”不仅可以对新房市场产生有效刺激,对于二手房市场也可以带来促进作用。佛山市房地产协会市场研究主任骆克仪表示,目前二手房成交占到整个佛山楼市成交的20%,将5年以上二手房排除出限购范围,不仅可以加大二手房的流通,还会吸引拥有三套房的家庭将手中房产卖掉,进而新房市场也将得到刺激。

对于佛山市“松绑限购”的初衷,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增加土地财政收入。

今年3月出台的“限购令”对佛山楼市的影响十分明显。来自世联地产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佛山一手房成交13157套。开始执行“限购令”的4月一手房成交猛降到2709套。之后的几个月,仅9月成交超过了4000套。

事实上,即便是经济发达的佛山,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仍十分强烈。世联地产提供的数据显示,佛山市2010年的土地出让金380.43亿元。另据公开资料,佛山2010年财政收入1039.96亿元,其中预算外收入734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佛山市土地出让金仅为182.52亿元。

暨南大学(微博)经济学院副教授余英对中国证券报(微博)记者表示,佛山的土地出让金占到了整个财政收入的三成多,这一水平与国内一线城市的水平相当。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城市,土地出让金可以占到整个财政收入的50%以上。佛山尚且如此,其他城市进行限购的意愿可想而知。

而且,土地出让金并不是土地财政收入的全部,与房地产交易相关的税费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余英曾经研究佛山税收结构。她发现,佛山市的地方税收严重依赖房地产行业,并且在与地产相关的地税收入中,几家规模房企贡献的份额超过了96%。

“这种财政收入结构的风险很高。一但房地产行业出现波动,整个佛山经济就有可能受到明显影响。”余英说。

佛山住建局的工作人员12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是否出台新的限购措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调研,目前还没有时间表。

“佛山楼市限购措施松绑了?”10月11日上午,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简称“佛山住建局”)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称,10月12日起,符合条件的部分人群、部分住房的限购条件将有所放宽。然而,当晚佛山住建局网站又挂出《关于暂缓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佛山住建局工作人员12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是否执行放宽限购措施还需要进一步调研,目前还没有时间表。

业内人士认为,这个“朝发夕停”的《通知》背后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严重依赖,反映了在楼市政策执行问题上的博弈。限购政策已经影响到土地市场,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助推土地市场降温。而土地市场的降温已有传导到住宅市场的迹象,房价未来仍有下行空间。

土地出让收入锐减

土地出让金锐减的不只是佛山市。

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天津等十大城市前三季度土地供应量同比降幅达23%,成交量降幅达25%。其中,天津、武汉和杭州的供应量跌幅高达51%、41%和38%。

国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土地流标数量达到353块,比去年同期增长242%,其中仅7月份土地流标数达到61块,相当于1-2月流标数的总和。其中住宅类土地流标数量163块,占比达到46%。

6月以来,包括南京、沈阳、南昌等多个重点城市都遭遇了土地流拍,浙江上半年流拍的地块更是高达121宗,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都不容乐观。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6月以后,不少城市就开始密集推地,但部分开发商不敢大规模买地。其中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公司去年已经大量新购土地,目前主要是把手中现有的土地盘活;另一方面,在调控政策以及信贷政策趋紧的情况下,打算保存足够的现金以备“过冬”之用。

除此之外,保障房用地的增多也使土地出让收入进一步下滑。

“上海各区县目前正在统计今年以来的土地出让情况,要保证达到年初制定的保障房性质住宅用地占供地总量70%的目标。土地收入因此会少一块。”上海某土地部门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该人士介绍,以上海为例,今年的土地储备库存没比往年减少。但一大部分土地储备库存被拿去做保障房项目了,所以能够拿出来在普通市场上出售的土地看起来明显减少。

而历年来地方财政在土地出让上“抽血”的力度非常之大,即所谓土地财政。地方财政收入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于卖地收入。仅以上海为例,地方财政对土地储备的支持就是最初的“开办费”,即启动资金,然后就是每年从储备土地的出让收入中抽走部分增值收益。

“今年卖地效果不好,所以各地财政都觉得吃紧。”该人士解释。

市场人士认为,不管是土地流拍,还是地价下跌,都将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冲击。如果土地市场延续目前的走势,地方政府主动上门推销土地的情况恐将愈演愈烈。在政策的叠加效应下,土地市场下行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趋势。而地价与房价紧密相连,土地市场的低迷,或预示房价将进一步调整。

房价仍有下行空间

上海某土地部门人士承认,如果财政实在困难,政府就必须以量补价,低价抛售一些土地以解地方财政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

但这是个两难选择:一方面,土地储备的资金来源急剧减少。土地市场的投机和股票市场一样,追涨杀跌。开发企业习惯了历年来的高销售速度、高利润,一时还没能适应限购限贷政策忽然带来的销售速度减慢、利润率降低,所以上半年出手买地的人少了、地价也走低了,多个城市还出现了土地拍卖冷场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认为,实际上,从6月开始,全国范围内土地流拍流标数量有所增加,土地市场的拐点已经出现。

另一方面,降价也不是无限度的:拆迁成本不断增高,意味着土地储备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地价降低的空间有限。除了保障房用地这种特例,作为卖方的地方政府没必要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土地给开发企业。降价出售土地并非地方政府的首选。

今年8月,马鞍山市出台政策,规定满足购买自住性住房条件者,市财政将给予其所纳契税100%的补助。9月,马鞍山的楼市成交量出现了大幅上涨,住宅成交59套,较8月环比上涨31.7%。

“佛山和马鞍山市的做法代表了部分地方政府的想法。”长三角某城市的政府部门人士坦言。该人士认为,一些地方政府希望规避甚至弱化房地产限购政策的深层次原因是,这些地方政府财政较为吃紧,否则不会想出台“松绑”的政策。

除了地方政府收入的大头——土地出让收入锐减外,由于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税收短期难以大幅增加等因素,今年以来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都比较吃紧。“地方政府收入锐减,但还要完成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改善公共交通等保障民生的职责,这些都需要财政支持。”该人士解释。

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从佛山市当天即取消“松绑令”的情况看,国家调控房价的决心仍然非常坚定。土地市场已经出现的量价齐跌一定会传导到住宅市场。由此看来,房价未来仍有调整下行的空间。

 



热点TAG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