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健康快讯
淋巴瘤发病倾向城市年轻人 染发熬夜等是诱因
2011-09-07 17:33:42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9月15日是第八个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在近日由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坚持治疗,获得治愈”世界淋巴瘤宣传日新闻发布会上,来自江苏省肿瘤医院的淋巴瘤患者李荣介绍了自己战胜疾病的经验,在与恶性淋巴瘤抗争的3年中,他前前后后共做了14次化疗,终于获得痊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痊愈后的他感言:“慢生活”是一剂良药,患病后他不再熬夜,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锻炼,并有意放慢了生活脚步,不再让自己“忙起来”。

而据省医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以及省肿瘤医院相关专家介绍,过去门诊接收的淋巴瘤病人多是贫困落后地区,现在城里人发病越来越多,其发病趋势也渐显年轻化,装修、染发和手机辐射等均可引发淋巴瘤。

他逃脱了淋巴瘤“魔掌”靠什么?

14次化疗不放弃+放慢生活节奏+充足的睡眠和锻炼

淋巴瘤患者李荣告诉记者,2004年他因为持续低烧,淋巴结长出肿块,被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是最难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已经到了中晚期。在江苏省肿瘤医院完成一个疗程的化疗后,肿块很快就消失了。可是回到家不久,大腿股沟又冒出肿块,肿瘤又复发了。在与恶性肿瘤抗争的3年时间里,省肿瘤医院专家不断为其调整个性化治疗方案,并采用最先进的美罗华联合化疗方案进行8个疗程治疗。从2004年到2007年间,他一共做了14次化疗,疾病没有复发,医生表示他已经获得临床治愈。李荣说,在治疗期间,有不少病情较轻的病友都“走了”,而他最终战胜了肿瘤,主要就是坚持治疗,不轻易放弃,不尝试各种偏方。“其间也有坚持不下来的念头,想到去医院就害怕,但是医生不断鼓励我坚持,也就咬着呀坚持下来。”

李荣告诉记者,“慢生活”是一剂良药。患病前他刚调到一个新部门,工作压力大,生活没有规律,经常熬夜,天天像打仗似的。现在他有意放慢了生活脚步,不再“忙起来”。他不熬夜,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锻炼,告诫自己,再大的事情也急不得,让精神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他说,正是这种心态的调整,人体免疫力也得到提高,身体卫士阻止了淋巴瘤的“卷土重来”。

淋巴瘤越来越青睐“城里人” 为什么?

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装修、染发、辐射等均可致病

恶性淋巴瘤在我国是发病率增速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已居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第八位,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并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其发病趋势也渐显年轻化。江苏省医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表示,过去门诊接收的淋巴瘤病人多是贫困落后地区,现在城里人发病越来越多。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平均每2分钟就有1名新发病人,每年死亡人数超过20万。而在我国,每年新增患者约2.5万人。在过去20年,淋巴瘤发病率增加了75%,在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肿瘤中位居第3位。非霍奇金淋巴瘤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高发年龄为45~60岁。

记者获悉,上海、江苏淋巴瘤的发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接近西方水平。淋巴瘤在发达地区的人群中发病率更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工作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过大,如果中青年人不能及时释放心理压力,就可能诱发疾病。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被确诊为淋巴瘤呢?专家表示,一方面是因为疾病的诊断水平提高,另一方面生活环境的改变,也是导致淋巴瘤逐年高发的原因。虽然淋巴瘤发病的确切病因至今不明,但环境污染加重,生活节奏加快等,都是导致淋巴瘤高发的原因之一。办公白领族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还需经常加班,长时间处于电子辐射或射线环境,为了漂亮经常不当使用劣质染发剂,或不慎使用了含苯或有机溶剂的化学药品等,都有可能诱发淋巴瘤。

城市淋巴瘤比例上升有五大原因:一是病毒感染。二是精神高度紧张。三是房屋装修中,一些苯类化学涂料的扩散和淋巴血液系统的疾病相关;染发剂等与淋巴瘤的发病率也有一定的联系。四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好咸、喜吃海鲜制品、腌熏制品,与胃部淋巴瘤的发生也有关系。五是人长期处在电磁辐射、手机辐射当中,容易诱发恶性淋巴瘤。同时,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排放,也都有可能引起肿瘤的发生。

专家提醒,要尽量避开有害化学物质的接触,如尽量不要染发,装修好的新房要延长通风时间,装修材料要选择国家认证的环保材料等;正确使用手机、电脑、家电,不要吃腌制霉变食物,合理搭配饮食对增加自身的免疫力很有帮助。

身体传递出的这些信号 要警惕!

小心颈部、腋窝出现淋巴核无痛肿胀,长期低热、多汗、皮肤瘙痒等症状

由于恶性淋巴瘤表现比较隐秘,不易被察觉,因此诊断方面极易误诊。淋巴瘤早期症状与很多常见感冒等“小毛小病”非常类似,一些早期信号特别值得重视。最明显的症状就是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淋巴核无痛肿胀。如果在一个月内出现上半身淋巴结无疼痛肿大;浑身发冷、体温不正常(尤其是夜间高烧);体重下降、没有胃口、没有力气、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头疼等,需警惕患上淋巴瘤的可能性。

由于淋巴瘤初期没有痛感,多数人很容易误认为只是感冒或劳累引起的淋巴结肿大,尤其是中青年人若不及时检查将极其危险。建议当身体出现以上异常情况,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检查,以免延误病情。若能早发现、早就诊,治愈率将会大大提高。同时年轻人平时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

专家提醒,从很小的儿童到很大年龄的老人都可以发生淋巴系统的肿瘤,因为淋巴系统是人很重要的免疫器官,20岁到40岁是人的青壮年时期,淋巴系统处于一个非常活跃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更要当心。

活检是一种简单易行且痛苦较轻的操作,是淋巴瘤诊断最为可靠的方法,对于高度怀疑的病变部位进行全部或部分切除行病理检查。

如果不幸患上淋巴瘤 不可怕!

已经从单纯的放化疗进入生物靶向治疗时代,坚持治疗半数有望治愈

作为一种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淋巴瘤分为霍奇金和非霍奇金两大类。在亚洲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率远高于霍奇金氏病,大约为9:1,由于恶性程度更高,愈后更差,所以一般谈到淋巴瘤就是指非霍奇金淋巴瘤。

江苏省医学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肿瘤医院冯继锋教授介绍,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约3成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相比起其他类型淋巴瘤,这类患者肿瘤进展比较快,恶性程度比较高,可在半年到一年内迅速进展,治疗难度较大。虽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治疗难度大,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束手无策”。目前,美罗华联合化疗方案显著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显示,坚持8疗程的标准治疗,76%的患者肿瘤完全缓解,而随访10年发现,58%的患者获得治愈,超过四成的患者可获10年长期生存。

冯继锋教授表示,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淋巴瘤有望成为能够治愈的一类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模式已经从单纯的放疗和化疗进入生物靶向治疗时代,淋巴瘤的治疗目标已不再是缓解症状,而应是获得治愈。分型是否准确、首次治疗成功与否,决定了淋巴瘤能否有效控制。如果病人一开始就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就更有希望在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中获益。

冯继锋教授说,新型抗癌药物和化疗方案的研发成功,特别是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目前已有近20种肿瘤依靠联合化疗提高治愈率,部分肿瘤达到临床治愈。比如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霍奇金淋巴瘤等都已经被看作是可以治愈的疾病。对肿瘤患者来说,坚持规范化治疗,不轻易放弃非常重要。

当然,经过正规治疗后,肿瘤得到完全控制、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仍面临肿瘤复发的风险。特别是治疗后的1—2年,故定期随访复查必不可少,其包括常规体检、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淋巴瘤的复发率高达约30%,一旦复发,增长速度非常快。患者前两年每3个月复诊1次,后3年每半年复诊1次,如果不明原因出现上述症状,也应及时就诊。

■链接

罗京李钰等明星因为淋巴癌逝去

罗京,198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同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2009年6月5日,罗京去世,死因为淋巴癌扩散导致心脏衰竭,终年48岁。

李钰,演员。曾在《情深深雨濛濛》里扮演方瑜,2009年3月14日因淋巴癌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终年33岁。

林振强,香港知名填词人,因淋巴癌去世:代表作《共同度过》、《零时十分》、《不羁的风》、《千千阙歌》等等。

张亚林,前国奥主力球员,2010年2月14日因淋巴癌在大连去世。张亚林出生于1981年,年仅29岁。

提醒

9月10日下午将有淋巴瘤专题讲座9月10日下午2点,由中国抗癌协会和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8个世界淋巴瘤日患者教育活动将在南京索菲特银河酒店举行,由淋巴瘤权威专家冯继锋教授、李建勇教授作专题报告。记者获悉,江苏省肿瘤医院是全国首批9家“淋巴瘤患者关爱家园”试点医院之一,将定期召开淋巴瘤康复课堂,建立患者俱乐部和长期随访系统。



热点TAG
新闻热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