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 >独家策划

编者按:

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政治和经济事件。
一个崛起的中国走向何处,全世界都在共同关注。
在全球化和传统权势政治并立的现实中,在自身历史的荣耀与屈辱并存的记忆中,
什么是当代中国应当具有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
对于世界而言,中国的价值应该是什么?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并不简单,但却十分重要。
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如何看待世界,决定了今后世界将如何看待中国。
因此,环球在线本期诚邀几位专家,从多个层面就中国人的国际意识和国际视野这个主题
畅述自己的观点。几位专家的角度有点有面,有虚有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逸舟先生认为,首先要认清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对此他清醒地指出,中国的发展的确令人欣喜,但“中国真正能够支配世界的方面还说不上”。
外交学院的王帆先生则对什么是国际意识做了自己的阐释。
北京大学的朱锋先生从中国的角度说明了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国际意识,他指出一个民族的国际意识应当主导民族主义而不是相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文木先生以中国的崛起为背景,探讨了国家意识与国际意识的关系。
金熙德先生则以中日关系为例解读中国国际意识的问题。
零点调查公司的袁岳先生从营销国家形象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提升中国的国际价值。


特约评论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对美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这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是定位新时期新条件下中美关系大局的关键性访问。
[全文]

 

 
2001年以来,中美安全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积极的因素明显增加,合作不断加强,两国在建立战略互信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
[全文]

 
在我们这个时代,庞大中国的广泛改革、迅猛发展、深刻变迁,吸引了全球目光。就中国学人来说,对当代中国认识并不充分其中有三个方向值得追求:第一,要讲中国的事。第二,要讲大事,讲全面、总体、久远的事。第三,要讲出新意来。要做到这些,有多种选择和方法。我个人认为,比较妥当的选择是从中国的世界位置、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和中国的价值入手          
[全文]

 
国际意识是一种向先进看齐的意识,在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甚至农业等诸多领域相互学习与借鉴,共同提高。具有国际意识保证了一种向世界最先进的力量学习的能力,保证了在对比之中找出差距从而不断前进的动力
[全文]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国际意识,自鸦片战争以后我们的国际意识是被侵略战争“打”出来的沉痛教训。即便在文革时代,“心怀祖国、放眼世界”也是每个中国人接触最多的政治原则之一。然而,随着中国以昂扬的发展热情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开始强大之后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内外挑战,国际意识再度成为考验中国人求富求强事业的新问题
[全文]

 
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原则,是国际民主的基本原则。能干的人饭量大,天下同理。中国为世界作出了贡献,尽了为世界干活的义务,就得要有与世界大国一起“吃饭”即分享世界资源的权利。这种权利也是中国本应享有的国际民主权利。对这种权利的需求便滋生了中国人的国际民主意识
[全文]

 
相似,是一种历史现象,也是一种历史逻辑。笔者以为今日中国与80年代的日本有着惊奇的相似——大国实力,弱(小)国心态(政策)?
[全文]

 
国家营销,国家可为之,但社会的精英如果没有尊严的自觉,则国格自受累于人格之不足,这种自觉的醒悟甚至较之民族主义情绪和爱国主义口号更利于国家之国际价值的提升
[全文]

网友观点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