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破解矛盾】
正视人口问题不回避
郭金龙坦言,奥运后的北京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北京市的经济结构是第三产业已经占76.4%,第二产业只有22.8%,第一产业是0.8%,也就是北京的经济已经是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了。“那么这样一个结构的经济,这样一个经济结构的城市,如何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首要课题。”郭金龙说,北京的这种情况全国没有,而且放到世界上,即便有一些大都市结构类似,但因国情不一、制度不同,我们北京只能借鉴、不能照搬,要坚持立足于国情、市情,走我们自己的路。
此外,郭金龙谈到了关注度颇高的人口问题。他表示,必须正视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要破解特大城市服务、管理的难题,要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地加强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现实课题。“我们的国情最大的一条就是我们有13亿人口。北京作为首都,目前我们政府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实现温总理今天在报告当中提出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规模的合理控制,这对我们来讲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性课题。”
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欧阳淞
外来人口十余年翻一倍
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抛出一组数字例证大城市人口弊病。昨天欧阳淞现场发言说,北京等特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外来人口。但是问题是近年来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北京等特大城市。根据去年北京市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数据,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到了2018万人,与1990年的1081万人相比,增加了937万人,增加了87%。21年里,差不多增加了1990年一个北京城的人口。而从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增加了637万人,是前一个十年增加人口数量的两倍多。在北京市2018万人口中,外来人口达到了742万人,比2000年的256万人增加了486万人,接近两倍,10余年来北京外来人口翻一倍。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为北京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便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人口规模的扩大,对于城市的资源、环境、市政基础设施和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也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欧阳淞认为,北京等大城市应该尽快制定出台北京市的居住证制度,发挥这一制度在引导、服务和管理外来人口方面的重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