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故事:坚守深山小站的铁路民警
2004年8月,从西安人民警察学校毕业的余新跃被分配到了开远铁路公安处威舍站派出所小雨谷警务区当上了一名驻站民警。刚参加工作的他,也和众多被分配到大山里的学生们有着同样的经历:不适应、思想波动、失落、孤独、苦闷……但他一路坚持下来。“当我真正适应了这里的工作和生活时,我发现我已深深的爱上了这份职业和这片大山。尽管夏顶烈日,冬迎寒风,一年四季没个闲的时候。但是,每当看着一列列火车从我身边的线路上驰骋而过时,我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不善言谈的余新跃说起参加工作以来的经历时心里有着万千感慨。而这份感慨也让他坚守了10个铁路春运。2008年8月由于工作优异,他被提升为小雨谷警务区警长,这让他心里更多了份坚守。
安全目送走停靠在这个小站的第一趟旅客列车后,他开始带领民警对站区各个铁路内部单位的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逐个进行检查、宣传,而这时已是上午10点半了。走出站上行车室,他急忙跑回警务值班室清点好随身携带的巡线物品,又出发了。
余新跃负责的小雨谷火车站是依山而建的,蜿蜒的铁道线通过车站两边的隧道伸向远方,每天会有2对旅客列车、30余趟货物列车在小站停靠,辖区内有3个村寨,400余户6000多口人,铁路线从各村寨中央穿过,线路两侧居民往来频繁,光站区内就有大小开口10余个,穿越站内线路的情况时有发生,治安秩序管控和防伤任务异常艰巨繁重。
“这里的线路不是全封闭的,我们只有勤巡逻、勤宣传才能发现隐患,保证安全。”余新跃每次巡线都会反复向保安叮嘱这句话。
排查线路安全隐患、对过往村民进行法制教育、走村入户开展爱路护路宣传……春运期间,余新跃的脚步不知丈量了多少次这段仅有11公里的线路。而在这10年里,无论是阴晴雨雪,或是深夜清晨,维护铁路沿线的治安、保证途经列车的安全是他永远不变的职责。春运期间,他每天要比平日里多两次前往辖区进行巡查。
进入黑漆漆的隧道,余新跃从巡线包里拿出了随身携带的警用手电,脚步轻快地在每一根轨枕间跳跃,不时抬头检查隧道顶部,或用手电照照避车洞,或低头看看线路,不一会儿就进入了隧道深处……
走出隧道,深冷的山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余新跃头上戴着的那顶已有些泛白的夏季制式帽子上已混上了汗水和泥土。“巡线就是会这样,走着走着全身就热了,脚还会出汗呢!”余新跃不好意的整了整帽子说道。
在一段封闭网跟前,余新跃停下脚步,全神贯注地用铁丝修补着封闭网上的小洞,仿佛是在绣“花”。“小站民警的工作虽辛苦、平淡,可这些工作必须得有人去做。既然当上铁警,就得对得起这身警服!今年春节和元宵节,我和我的同事返回驻站点时已经是21时左右了,虽然年夜饭我们吃得比较晚,春晚也没看全,但是心里却是踏实的。”这是余新跃自己对春运的理解。补好小洞后,他又继续向前走……
一趟巡视下来时间已经过了中午,回到食堂匆匆扒了碗剩饭,又匆匆来到站台,一整列货物列车停靠在小站上,他要细致检查,然后到沿线的几个村庄进行铁路安全常识宣传。
刚到小雨谷警务区驻站时,余新跃还未成家,如今他的女儿都快5岁了,他也连续6年没有回家过年了。“没办法,父母亲和妻子都是铁路人,他们是理解我的工作的。”提起家人,余新跃自觉亏欠得太多,空闲时他总会打个电话回家,女儿在电话里总不太愿意和这个陌生的爸爸讲话,而同为铁路人的家人也总会说:“不要担心我们,好好工作,有时间再回来……”入夜时分躺在床上的他,常会因为思念而辗转反侧。可当值班电话响起时,他又会一个激灵起来,穿戴好、拿起手电,大踏步地向岗位走去……
这,就是一个铁路普通驻站民警的春运。正是有了他们的默默坚守,才让春运的路途更加畅通、更加安全。(通讯员 徐红、杨继业 记者 李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