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披绿装 河滩孕明珠:昆明东川再就业特区生态修复纪实

2013-12-23 10:29:01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荒山披绿装 河滩孕明珠:昆明东川再就业特区生态修复纪实

荒滩上的明珠

荒山披绿装 河滩孕明珠:昆明东川再就业特区生态修复纪实

荒滩变园林

荒山披绿装 河滩孕明珠:昆明东川再就业特区生态修复纪实

荒坡上成林的相思树

荒山披绿装 河滩孕明珠:昆明东川再就业特区生态修复纪实

绿色通道龙东格

数千年的铜矿开采史,为昆明东川的历史翻开了光鲜的一页。但这光鲜留给东川的不是繁华,而是疮痍。铜矿的开采,破坏的不只是地质,还有对森林资源毁灭性的伐薪炼铜,加上过度开垦、东川多旱少雨的气候和复杂多样的地质构造,导致境内“山河支离破碎,生态极度脆弱”。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东川除了“天南铜都”的美誉外,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泥石流天然博物馆,一篇记述东川区蒋家沟泥石流的文章被收入小学课本数十年,“蒋家沟”也因泥石流而闻名天下,成了一些电脑输入法中的固定词组。

据统计,东川区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30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7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3%,比金沙江流域平均水平高21%,是典型的泥石流极端危险区。境内主要水系--小江,是金沙江的一级支流,汇聚着东川5镇1街道的地表径流,流域内纵横分布着107条泥石流沟,大量的泥沙通过金沙江流入长江。因此,小江成了长江上游环境最恶劣、侵蚀最强烈、灾害最严重、输沙量最大的“四最”河流。

但东川人不但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了。他们把生态恢复提上了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动员全社会来种植,并高瞻远瞩,提出了“治理小江就是保护长江 ”口号,继续担当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重任。

2004—2013年,东川区相续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造林补贴、核桃产业发展、1600米海拔以下新银合欢造林等国家、省、市区林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4万亩,封山育林30.4万亩,退耕还林0.5万亩,种植核桃22.46万亩(其中:纳入巩固退耕还林种植业16.67万亩),义务植树1126万株。2004-2013投入植树造林资金 1.62亿元,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长防造林结硕果

“长防林”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简称,是1990年国家启动的大型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在多方努力下,东川当年即被列入首批启动的试点县(市),东川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机遇,在全市范围掀起了全民造林的高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二二二林场过去是新村林场下辖的二二二林区,根据长防林建设需要,市编办1990年批准成立国营二二二林场,核定事业编制20名,实行全额管理。当时兼任编办主任的尹平市长在成立会上讲:“东川三件事:开矿、种树、育人”,至今言犹在耳。今天,“开矿”出现了资源枯竭问题,“种树、育人”仍具现实意义。

在东川区汤丹镇松毛棚的公路边,放眼望去,满山苍翠,一阵阵悦耳的鸟鸣为幽暗的森林带来了活力。林业局的职工说,这一带原来全是荒山野岭、是红土高坡,现在各位看到的树木,是1991年乘“长防林”建设东风,采取林业局提供种苗,山权所有者提供荒山、提供劳力,将来的林权收益按2:8分成的方式,通过召开乡、村、组各级干部动员会议,工作组驻村入户宣传,动员千家万户上山造林,一年时间完成了从松毛棚至腰棚子共14公里、1万多亩的造林工作。当时采用华山松百日苗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

长防一期(1989-1998年)在东川的实施,让东川的生态建设迈入了快车道,十年时间,中央直接投资407.2万元,省级187.5万元,地县配套投资421.5万元,群众投劳98万个工日,折资540万元;完成造林54.7万亩,封山育林32万亩。局长刘忠良说,除杉木国社联营林场万亩林外,还有法者国社联营林场万亩林、野牛国社联营万亩林、汤丹海子万亩林、因民万亩林、拖布卡云南松菌根土育苗造林等等,都是当年“长防林”建设的成果。一片片荒山野岭唤发了生机,一座座红土高坡披上了绿装,“长防林”的春风吹绿了东川古老的矿山。

多管齐下 绿化荒山

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东川区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生态立区”、“人下山、树上山”、“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等响亮的口号,决定全面实施“三年突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东川林业生态建设“三年突破、五年提升、十年变化”的宏伟目标。以《昆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东川区实施规划》为建设主线,结合天保、退耕工程、河滩治理、城市及主要交通沿线面山、林业产业发展等工程打造东川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东川的城市竞争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创森”工作在各项目责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第一阶段任务已顺利完成。

2011年东川区委、政府连续召开了两次生态建设大会,表明了修复东川生态的决心,下发了《东川区委区政府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中共昆明市东川区委 昆明市东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林业生态建设及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东川林业生态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从2011年起每年从区级财政预算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林业发展,用于林业建设的各项造林支出及林业各项扶持政策的兑现。

为最大限度提高农民参与投入荒山造林的积极性,东川区对自主参与造林的林权所有者(林农),实施造林补贴政策,分三年对造林主体进行补贴。2011年,在全区开展了规模以上企业、镇(街道办)、省市驻东川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划分责任区造林,各任务单位划分面积不等的造林地块包干造林,建设期三年,共造林1.43万亩;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以公民认捐认养的方式向东川区投入了14.2万元用于植树造林,栽植了100亩低碳公民示范林;东川金水公司以认建认养方式完成植树造林面积4.3万亩;兴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种植红豆杉0.569万亩;云南省杨善洲基金会捐资40万元,在东川造500亩杨善洲纪念林。

“创森”四年(2010年至2013年)来,东川区政府共整合投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5212万元,共引入社会各界、企业投入造林资金8000万元。

干热河谷里的植树经

东川区1600米海拔以下的干热河谷区域,由于干旱少雨,森林资源稀少、土壤沙化、石漠化、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非常困难。

为突破东川干热河谷区造林瓶颈,东川区林业局对造林技术进行了试验。摸索出了一套实用的技术。

试验选择具有典型的干热河谷区气候特点的地块--林家渡面山作为试验基地,主要从树种选择、苗木处理、整地方式、栽植时间、栽植方法、浇水方法、投资预算等方面进行对比试验,分别采用两种整地方式、三种浇水措施、四种树种,组成29种试验组合,用三年时间,分三期进行试验。通过四个树种不同工程措施的对比试验选择出适应性强的树种和能够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技术措施,选择出适宜东川干热河谷区造林的技术措施。

试验表明,采用漏斗底鱼鳞坑整地方式,树种采用新银合欢或适宜乡土树种,根据干旱程度实时浇水的技术措施组合,能有效提高干热河谷区造林成活率。

通过试验,摸索出了以漏斗底鱼鳞坑整地、新银合欢苗木防脱袋处理这两项创新技术(目前正在申请专利)为基础构成的干热河谷抗旱造林技术,为提高造林成效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经省级林业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立项的《干热河谷新银合欢造林技术规程》编制工作已进入到审核阶段,该规程待专家评审通过后,将作为干热河谷区域造林的一个技术标准在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予以推广。区林业局森防站与西南林学院合作的新银合欢主要害虫生物生态学及防治技术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该项研究主题密切结合生产,设计合理、方法科学、数据可靠,属国内创新研究,在科研、教学和生产上.均有重要意义,现正申请昆明市科技局的验收和鉴定。

实验成功后,东川区在城市面山、交通干线、区乡公路沿线的荒山、荒坡上种下了2.5万亩新银合欢,目前长势喜人,有的已高达3米。

“虽然干热河谷区域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极大,但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肯干、苦干的决心,就一定能把它变绿。”东川区林业局局长刘忠良对东川的生态恢复充满了信心。

生态修复任重道远

“十年来的植树造林,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困难和问题”。东川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胡江辉说,由于小江流域地质侵蚀严重,地貌变化大,大于35度的急、险坡占全区总面积的29.1%,形成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土壤瘠薄的地质类型,林业工程项目已经实施多年,立地条件好的地方已经绿树成荫,现造林地都是土层瘠薄,石砾裸露区域,造林难度较大。

“干旱的气候、瘠薄的土壤,过量的人为活动,成为林业建设的压力,造林必须采取超常规措施才能早见效,要增加造林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加强基础设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打攻坚战。由于干旱少雨,造林成效要得到大的提高,若不解决浇水问题,要保证造一片成活一片,难度较大。根据东川近年造林实践,要解决灌溉问题,每亩造林投入应达800-1000元。”胡江辉对造林资金的来源充满了担忧。

结合生态修复,东川区谋划做好林业产业发展,重点是补植核桃14万亩,100万株;结合地方实际,实施核桃品种改良工作,努力扩大本地优良品种的嫁接,发展核桃示范样板林;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做到以短养长,实现资源共享、生态开发、共同发展,做到林、农、牧循环利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为了早日绿化荒山,东川区还建立健全区管领导干部离任绿色责任审计制度,审计机关依法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在其管理职责与职权范围内履行林业生态建设总体目标责任情况进行审计评价,审计结束后,区审计局向区委组织部提交干部离任绿色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考核和任用的主要依据,存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可谓用心良苦。

“东川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全区各级政府、全社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努力。”胡江辉说,东川生态治理将继续围绕区委、政府确定“生态修复示范区”的目标展开,大力开展荒山造林,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按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的目标,每年至少造林3万亩,咬定这一目标,一年接一年,一届接一届的真抓实干,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川生态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产生活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天蓝、地绿、水净” 的美丽东川生态梦是可以实现的。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相信东川“青山百鸟飞,小江鱼虾笑”的图景将不遥远。

(通讯员 唐启荣摄影报道 记者 李映青)

编辑: 宁波 标签:

精彩热图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