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山外“一线牵”

2012-02-02 15:38:34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一头牵着对家的向往和挂念,一头牵着发家致富的梦想和期盼。

节前一拨接一拨的农名工返乡过年,节后又是一拨接一拨的农名工回城务工。作为云贵川“出海”的捷径,南昆铁路凝聚了太多人思乡的情结,承载了太多人致富的渴望。

“奔向大海的致富路”是沿线老乡对南昆铁路最直接的感受。靠着这条铁路,山里的农民不再靠天吃饭,山里的家的日子日渐富裕。

“家里打不着鱼啰,出克么可以挣钱,好养活家里呢娃娃和老人。”生长在云南省罗平县鲁布格乡的侬玉芬是土生土长的布依族,今年已经是她外出打工的第5个年头,虽然也算得上是有经验的打工仔了,可朴实的她却依旧一口布依腔调,甚至连汉话都还说不利索。

对于为什么外出打工,侬玉芬的想法很实在。因为家位于当地素有“小三峡”之称的鲁布格水电站附近,自从家里的田地被水淹没以后,一家人只能靠打渔为生,一年万元左右的收入只能供一家人生活,这样的日子供不起正在成长、学习的孩子。

于是,靠着南昆铁路,侬玉芬走出了大山。5年来,家境日渐好转,侬玉芬一家尝到了甜头。

按照当地“逢双出行”的风俗,1月30日大年初八这天,侬玉芬带着侄子、侄媳等一家11口从罗平火车站再次踏上了前往广州的列车。侄子刘友贵年轻些,在他看来,进城务工除了能改善生活质量,还可以改变自己和后代的思想。“我也想让小孩见见世面”,他盘算着多挣些钱,将来让孩子走出大山,到广州读书。

“梦想远行,根在山里。”对于这些依靠火车从山里走向大海的打工族来说,这种生活迁徙方式仅仅只是一种方式,他们的根始终在山里。

在厦门一家品牌瓷砖企业打工的李富乐也选择在大年初八返城。李富乐告诉记者,厂里有个规定,工人如果在年三十头一天和七天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都保证上班的,就会发一笔奖金。“虽然有钱拿,但哪个等得呦,一年就回来这么一次,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料理完才能再走。”

打工一年挣到的钱,除了日常开销外,李富乐都攒起来,过年回家交给老人养家、养孩子。不要以为“见了世面”的他们会把城里的“洋物件儿”带回家,恰恰相反,他们会把家乡的“念想”带到城里,李富乐几个沉甸甸的大包里装着的都是家里做的“马脚杆”(当地少数民族自己做的一种糯米粑粑)。“有这些东西在身边,在外面才会感觉踏实。”

“根在山里,梦想远行。”通车15年的南昆铁路见证了农民致富,也不断发展,师宗站、罗平站、威舍站从老站房到新大厅,从最初只有一趟开往昆明的“绿皮车”到如今16趟开往厦门、上海、广州等方向的快速空调列车,让沿线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百姓们圆了“看看山外那个世界”的梦。

今年春运,实行了电话订票和互联网售票后,很多农民工旅客一个电话很方便地订到了心仪的车票。

南昆铁路记录下的春运里的“迁徙印象”都伴着一份情感,牵系着每一个外出务工人员的牵挂和憧憬。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通讯员 徐楠) 编辑:宁波

编辑: 宁波  标签:    

精彩热图

春晚“睡觉姐”不珍惜票

当各地空姐遇到旗袍 谁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