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收获的季节,昆明东川区倘甸工业园美丽的红土地上,近两百户农民迎来的却是洋芋减产的“厄运”。三千亩洋芋因施了“马街肥”,往年亩产两吨的洋芋,今年减产一半。
8月8日,记者来到美丽的红土地上,美丽的色块依旧,景区的路边停着许多来自成都、广东的轿车,各地的摄影家依然衷情于这美丽的红土地画。不同的是三千亩洋芋因施了“马街肥”,苗杆变成了侏儒,洋芋缩为了鸟蛋。
现场:长不大的洋芋
在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红工地镇花沟村花石头村委会,李天文在自家的洋芋地里连续扒出了三窝洋芋,提着枯萎发黄的40公分左右的苗杆忧心地说,看,全都是这样的。他提着的洋芋,全都像鸟蛋一样,最大的一株也就是3公两左右,而在往年,一株洋芋至少是8公两至1公斤。
李天文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美丽的红土地上,洋芋是他们的“主食”,从来没有出现过今年这种状况。他家一共种了10亩洋芋,都施了这种马街牌的化肥。而在李天文家地里放着的一个化肥口袋上,记者看到上面写着“昆明市寻甸县徜甸镇马街复合肥厂出品”的字样,下面还写着一行字体稍小的化肥用途——复混肥料,洋芋专用。
李天文看着苗杆低矮,洋芋偏小的土地,一脸愁苦地说,今年我至少损失了1万至1.5万元,孩子在东川区高级中学上高三,10000多元的学费已无力负担,只有靠借才能让他完成学业。
紧挨着李天文家的地里,村民李天朝背着孩子挖出几株洋芋说,我这个也是施了“马街牌”化肥的,所有的洋芋都只有汤圆这么大。而更可怕的是他们五兄弟家种了50亩左右,施用了这种化肥后,洋芋都这么小。原来想今年虽然也有一些干旱,但洋芋成长的季节里,雨水均匀,会是一个丰收年,没想到却只有往年收成的一半。
而在另一块施了配方肥料,洋芋专用(寻甸民生生物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化肥的地里,花沟村农科员张朝荣挖出的洋芋却大得多。在他提着的80公分左右的绿色苗杆下,坠着几个洋芋,大在均在8公两以上,小的在五公两左右。
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连续走访了几家农户的洋芋地都发现,凡是村民说施用了“马街牌”复混肥料的洋芋,长势均与李天文家的情况相似。而施用了“配方肥料”的洋芋都长得枝繁叶茂,产量也比较高。
村民:都是“马街牌”肥料惹的祸
农科员张朝荣说,花沟村今年一共进了这种马街牌化肥5000包,有1000多亩洋芋施用了这种化肥,得到的结果都是苗杆低矮,洋芋偏小。原来这个村的农户也用过这个厂的化肥,没有出 现过此类的问题。
“听说今年化肥厂为了让洋芋苗杆长势慢,改变了肥料配方,没想到影响到了洋芋的产量。”张朝荣说,“因为化肥原因导致洋芋长势不好,为了弥补农户的损失,我听说厂方已初步决定在明年供应化肥时,农户每买一袋该厂的化肥降低15元。”
“都是‘马街牌’肥料惹了祸!”据花沟村村委会副书记张开稳介绍,村民们5月份看到洋芋苗杆低矮,认为洋芋出了问题,多次找厂家解决。厂家还调运了一批药水,让村民去喷洒。结果喷洒药水后,苗杆由绿黑色变成嫩黄色,挖出果实一看,全都是小洋芋。为此,村民们曾向东川区工商局和东川区农业局汇报过,后来,区农业局请来了市里的专家组进行实地考察,但专家组至今也没有反馈调查结果。
“这么小的洋芋根本卖不出去,只能喂猪,光是花沟一个村,损失超过100万元。”张开稳说。据了解,红土地镇种植并施用了洋芋专用“马街牌”肥料的洋芋共计3187亩,种植面积涉及到了花沟、新田、法者、毛坝子等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