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县实施“六项工程”破解早婚问题

2014-12-11 11:05:40 来源:都市时报
打印文章  

金平县实施“六项工程”破解早婚问题

金平县相关部门定期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检 供图

对特定少数民族学生

进行补助

贯彻执行布朗族(莽人)、拉祜族教育事业发展政策,设立30万元特困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大学生救助基金会,确保学生不失学、不辍学;其中,者米拉祜片区综合扶贫开发工程,自2012年12月启动,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2.3亿元,实施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培植、劳务输出、民生保障等六大项23个子项,最终达到“四通、四改、四有、三达到”目标。

其中,教育事业已完成投资804.8万元,实施了者米小学综合教学楼、三棵树小学学生宿舍等5个项目,15个村800余户村民受益。从2011年开始,在招录国家公务员、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设置20%以上的特招岗位,招录本县干部成长缓慢、人口较少的苗族、瑶族、傣族、拉祜族、布朗族等考生。

设立县级民族机动金,从2011年起县级财政以10万元为基数,每年在上一年的基数上增加10万元,2014年县级民族机动金为50万元;对布朗族所有在校学生实行生活费定额补助,拉祜族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从2010年9月起实行口粮供应政策,补助粮食30斤/人·月,所需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目前,布朗族(莽人)、拉祜族特困学生住校生有1234 人,其中大中专学生有13名。

保送成绩不理想的

学生读职高

在抓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家庭确实贫困或因成绩不理想,上不了高中的学生,尽量保送就读职业高级中学。金平职业高级中学与红河财经学校、红河农校、开远职中、云南省综合技校、重庆市三峡水电水利学校联合办班,开设计算机应用、农学、现代农艺、汽车应用与维修、中草药种植等专业,有教学班级15个,学生达672名,确保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学生毕业就能就业。

建立幸福家园

关爱留守儿童

县妇联、关工委等部门采取城乡学校结对,城乡儿童手拉手,组织青年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儿童结对的办法,在金河镇、铜厂、勐拉等乡镇建设“幸福家园”,定期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心理疏导。目前,全县城区共有7所学校与乡镇14所学校结成对子,有近3000名适龄儿童自愿结成对子。在乡镇建立幸福家园6个,年内组织志愿者开展活动72场次,参与儿童5000人次。

对农民进行培训

提升生存技能

县外援扶贫、农业、人事等部门,定期举办就业技能培训、招聘会,加大与深圳、广东等企业用工的联系,年内共举办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48期2497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600人,新增劳务收入3553万元。此外有针对性地加大《义务教育法》、《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逐步转变群众观念,增强法律意识。2014年共开展各种法制宣传、讲座共计346场,受教育人数达73800余人。在者米拉祜族乡三棵树、茨通坝、小翁班等民族村寨开展普法宣传5场次,发放资料3500余份,近1000人次受益。(完)(记者程权)

编辑:张少虎 标签: 苦聪人 控辍保学 早婚 金平县 留守儿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河北一大学拒绝“课堂低头族” 学生上课“人机分离”

乌鲁木齐一火锅店请百名环卫工免费吃火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