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一老板生产“毒米线”获刑3年 涉事作坊已关停
回访
“毒米线”停产后 厂里冷清凋敝
得知涉事老板被抓,村民拍手称快
昨日,本报记者再次回访位于西山区碧鸡街道办事处长坡社区联排村的“毒米线”作坊。透过大门缝往里看:院子里已长出些许荒草,做米线时用过的蛇皮袋子丢弃在院子里,已破破烂烂,院子里还散落着两三只曾经盛装过米线的竹箩筐。与7个多月前热火朝天的加工场面相比,出事后的小作坊冷清而凋敝。曾经的这个“毒米线”作坊,每天用3吨大米加工出米线,这些“毒米线”每天流向长坡村周边、黄土坡、关上等农贸市场。
“毒米线”曾流向多个农贸市场
今年4月左右,西山区质监局曾对辖区内三家鲜粮制品(包括米线、卷粉、饵丝、鲜面)生产点抽查结果显示:在鲜粮制品中本不应检出二氧化硫成分,但实际抽检情况是二氧化硫严重超标。特别是长坡村宁德省的作坊加工出的米线,二氧化硫残留严重超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云南省鲜米线的地方标准要求,鲜粮制品中不得检出二氧化硫,且宁德省可能涉嫌犯罪。
4月15日晚,西山区公安局经侦大队、质监局、食药监局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对三个加工点进行突击检查。
宁德省的米线加工作坊,无证且环境肮脏,执法人员现场查到5种添加剂包装物——焦亚硫酸钠、三聚磷酸钠、复配水分保持剂3、面粉增筋剂和特精粉,还有辅料玉米淀粉。当时宁德省承认,加工中用了这些添加剂、辅料。煮米线时,在煮锅里按每50公斤米浆放入焦亚硫酸钠、复配水分保持剂各100克左右,且这些添加剂由宁德省亲自投放。当时,宁德省还说,投放这些添加剂全凭经验“用瓢舀”,从来没有称过。
当晚,距这家米线厂大约50米远处,执法人员还查封了一家卷粉加工作坊生产的约1吨卷粉。当时作坊老板李保平称,他加工卷粉时,100公斤卷粉使用一两左右的焦亚硫酸钠。
宁德省每天用3吨大米加工米线,李保平加工约1吨卷粉,这些毒米线、毒卷粉流向长坡村周边、黄土坡、马街和关上等地农贸市场。他们使用添加剂的目的很简单:为迎合消费者而滥用食品添加剂来提升米线卖相、口感,从而获利。
出事后的厂子冷清凋敝
昨日下午4时许,记者来到长坡社区联排村宁德省曾经加工“毒米线”的作坊。作坊位于通往村里的公路边,朱红色的大铁门紧锁,敲门无人应答。
透过铁门缝隙可以看到,里面一片冷清景象,一间间房门敞开着,墙壁上留着一些买米线的客户们的电话号码,院子里并没有人。
“这个老板(指宁德省)转过来这个米线厂,做出的米线比先前的老板做的米线好看,生意也好。当时我们不知道他在米线里加了有毒的东西,到4月份来检查时,我们才知道他做的米线有毒。把这个老板抓进去了,老板也出不来了,我们才知道问题很严重。从那以后,这个米线厂一些设备被拉走了,到现在都没有做过米线卖了。” 一名当地村民叹息说,“之前我们也经常吃他做出来的米线,之后好长时间都不敢吃米线了。这个老板太贪心了,心太黑了,被抓了活该。”附近另一家米线店老板说,宁德省租村里集体的房屋来做米线,他被抓后部分小工回老家去了,部分小工找了别的工作。
之前查获的那家添加了焦亚硫酸钠的卷粉厂,租用的是当地民房加工。昨日下午,该作坊同样房门紧锁。附近的村民说,被查后,卷粉厂至今没有恢复加工,再也没有看到过老板,也不知去了哪里。
查处
昆明没收15吨问题米线
10月15日,昆明实施米线“禁裸令”起,95%以上入市米线有了完善的标签标志和规范包装,米线流通和消费环节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及质量合格证明公示制度,昆明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米线各环节实行全覆盖检查,启动“零点行动”。其中,没收销毁66家经多次警告仍拒不执行新规的米线生产经营户无标志、包装米线约15吨,生产原料大米16吨、淀粉6吨,罚款6万元。
各州、市局在专项整治期间,与273家米线生产加工小作坊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对5户卷粉小作坊在加工过程中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2家违法使用添加焦亚硫酸钠和二氧化硫的米线生产小作坊依法进行了查处,责令停业整顿。
不合格的小作坊一律关闭,不允许在昆明市场进行生产、销售。对未获证米线生产小作坊实行一对一监控,并指导米线获证生产厂家、小作坊改造提升。没有标签标志,没有包装的所有米线一律下架,第一次进行下架,第二次进行相应处罚。
鉴别
可通过生产许可证看米线“真假”
昆明市场上的米线销售商必须有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昆明市米线加工小作坊食品安全备案证才能进行销售。来自州市的米线,必须取得生产许可证,才能进入昆明市场。市食药监局副局长张云海说:“当天销售不完的米线原则上要就地销毁,或者厂家可以进行回收后进行销毁。市民购买米线时,可注意商家所提供的复印件右下角,每天需供货商盖章,单纯复印件无效。”(完)(刘玲杨旭 李文璟 实习生 杨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