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起严禁在历史建筑设立私人会所 昆明10处历史建筑变身餐馆
为何“名古屋”餐馆一直存在?
事实上, 2008年8月,昆明市已经出台了《昆明市关于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大力发展博物馆业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向外引资,腾出“老宅”创建民营博物馆,或用于图书馆、阅览室之类的经营管理。
该《意见》同时规定,昆明市今后将严禁在文物建筑和挂牌保护建筑内开设餐馆、饭店,对于已经被租为他用的,将限期终止合同,文物建筑和挂牌保护建筑将切实用于创建博物馆或发展相关文化产业。
6年过去了,昆明的几大“名古屋”餐厅却依然存在。
记者了解,我国将文物划分为两类: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都属于后者。文物的产权可以是个人、集体和国家。每一项的维护开发费用都不少。比如翠湖西路的陆军讲武堂,以前曾作为青少年宫,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政府下令搬迁少年宫,还多次对讲武堂进行复修,每一次修复都要投入几百万元。
“政府财力毕竟有限。尽管财政在文物保护上的投入逐年增加,但经费总缺口依然很大,遵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国家保护为主,并动员全社会参与保护’的精神,可以引进一些企业和社会人士参与文物的开发和保护。许多‘名古屋’餐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的。” 五华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徐文昌介绍。
“历史建筑产权归属系历史问题,特别是一些产权归私有的老房子,(物主)也要生存,取缔起来难度很大。”徐世昌坦言,五华区大量历史建筑产权属于非国有,很复杂,多半已经租赁出去,与引进的企业和社会人士签署了协议,要取缔很困难。
“昆明现有的10家‘名古屋’餐厅,建筑产权都非国有。因此,文保部门只能监管其不被破坏,而不能干涉其具体用途。”钱进告诉记者。
当然,也有人提到,除了资金和产权上的困难,其他阻力也不可忽略。对文物的开发和保护时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挟制。
“昆明市2008年出台的政策严禁在文物建筑和挂牌保护建筑内开设餐馆、饭店,本想结束了我们文保工作者以往想管管不了的局面告,可以有理有据地逐步清理餐馆了。但涉及到不少省级单位,区一级单位鞭长莫及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区级文保单位负责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