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群租调查纪实:“蚁族”无处安放的青春
回老家继续梦想
王露准备回男友老家寻找安定的生活,赵茜茜有同样的想法,她也回了老家。
2011年6月1日《云南省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实施细则》正式施行。《细则》明确规定:“出租住房的,应当以原设计的房间为最小出租单位,人均租住建筑面积不得低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人均居住最低标准。厨房、卫生间、阳台和地下储藏室等不得出租供人员居住。”该《细则》的施行,意味着群租被禁止。
云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胡乐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熊斌,是该《细则》的听证代表之一。“群租房屋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不论对当事承租人还是小区其他业主都有着不小的危害。很多出租人将客厅也进行了出租。在这一点上,《细则》其实有所放宽。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在禁止群租的同时,也关注到了合租的问题和部分市民的现实情况。”
云南财经大学房地产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洪认为,在北上广等发达地区,随着城市保障住房的大力建设,出台这样的规定已具备执行条件。但就昆明而言,大部分务工人员自身的经济生活压力仍是事实,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在近一步推动中,《细则》的实施又是否具备了成熟的条件?
2014年,群租被禁后的第三年,在富邦房产置业顾问余敏(化名)和其同事眼中,合租、群租不仅没降,反而逐年上升。2011年,余敏和同事在对租出去的房屋进行回访时做过一个简单统计,结果显示:出租出去的房屋有近60%最后都转为了合租或群租房。这个数据近几年上升到了70%以上。
余敏还发现,近几年群租现象已经从老旧小区转向了新建成的高层公寓。“在2008年以前,老旧小区是群租比较集中的地方,从近几年开始,很多电梯房也成为了群租的重点。”针对这一情况,余敏算了笔账。以东华小区为例,一套70平米的房子,年初的月租价为1600元,但房屋和配套设施老旧。而在上东城,一套75平米的房子,年初的月租价为2200元。但以群租方式进行承租,中间的差价便可分担。“我觉得这与城中村拆迁有一定联系,因为城边的廉价租房消失,同一位置上新建的毛坯房和老房子,它们的租金差异并不十分巨大。”
张洪对于城中村改造所带来的租房压力表示认同,城中村被拆迁后,外来务工者往往会选择通过群租以减少租金压力。同时保障性住房的不足以及城市保障制度的户口问题,也使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难以享受城市居民的保障权利。
据了解,昆明市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全市投资520.17亿元,多渠道筹集建设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房254088套。目前,已开工建设244637套,共建成各类城镇保障性安居房217354套,1418.20万平方米。
而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关于“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就业能力强,可以适应城镇产业转型升级和市场竞争环境的人,使他们及其家庭在城镇扎根落户”的要求,同时根据不久前提出的户籍改革制度,昆明将鼓励长期在昆务工人员购买商品住房及二手房,在办理网签、签约及房屋权属登记的时候,不再要求提供一定年限纳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张洪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和对保障房户门槛的调整,将能有效地减少群租现象的出现。“保障房的建设也将极大地减少群租情况,但要马上解决外来务工人群的住房问题,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
现在,李晨坐在公司大宿舍里收拾着自己的被单,家里人开了个小店,她很想回去帮忙。王露准备结婚了,她把去年买回来的“福”字贴在了窗户上。“住完这两个月,就去男友老家打拼,也是在曲靖。”
至于赵茜茜,在被邻居投诉后,房东准备收回房屋。在这里生活了3年,床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纪念品和书本,可当它们进入箱子却变成压在她身上的重量。10月19日,刚过去的周日,赵茜茜背着厚重的帆布袋、拖着偌大的行李箱,拦下出租车,目的地是昆明火车站,她要回曲靖老家奋斗。而她身后川流不息的街头,依然闪烁着绚烂的光影。(记者朱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