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旅游法实施近50天 云南近半旅游购物店关门

2013-11-18 11:03:10 来源:都市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未来

站在十字路口 转行还是谋变

《旅游法》实施后,旅行社为防止一不小心触及高压线,将购物项目“一刀切”。如果不是全团所有参团人员签字画押确认主要要求购物,导游则不敢带团进购物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行者的购物需求。

昆明一家旅行社老总说,游客都有正常的购物需求,比如购买一些当地的特产。而初次到外地的游客,很难明白该去哪儿购买。现在导游只能推荐地方,由游客自由选择。

“依团”而生的购物店该怎样转型?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负责人说,这些店想生存下去,必须走“平民路线”。《旅游法》并不是禁止旅游购物,而是为了理顺饱受诟病的旅游购物关系,将非正常情况下形成的行业潜规则暴露出来并加以惩治。目前涉及旅游的各相关行业都处于调整期,购物店必须通过符合市场规则的方式转型才能谋求生存。

在走访中了解到,吃不好、睡不着的购物店老板正在谋变,有些到客源地去,把游客直接拉到购物店。有业内人士透露,就连过去做得风生水起的“泰丽宫”珠宝、“七彩云南”等都在寻求出路。

还有一些大型购物店开始到重庆、成都、广州等地寻找合作商,希望直接和客源地的大型批发商抱团合作,绕过地接将游客直接拉进景区。

同样,还有一些购物店不惜让利,索性把返给导游的佣金部分让给游客。在走访中了解到,昆明一些购物店大幅下调价格,并且在行业内不惜血本调低部分商品价格。

昆明市区一购物店负责人肖先生说:“其实游客并不反感购物。我们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一个从北京到云南的游客,平均购物消费占团费的50%—300%。过去强制购物和宰客的做法给购物店掘下了如今的‘墓’,要想走出去还得从源头抓起,彻底改变游客进购物店就会被宰的刻板印象。”

建议

要想求生存就得保证质量降低价格

“旅游购物店游客量锐减,甚至关门,是优胜劣汰的必然选择,也是旅游购物迈向理性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旅游购物店求生,却需要购物店、旅行社、景区和当地政府的多方联动。”原昆明市旅行社行业协会会长段庆元说,购物店首先要自律,杜绝假货和勾结导游暗自交易宰客。其次在选址上,不能在闹市区,也不能太过边缘,以景区为核心圈辐射范围内为佳。此外,还要在特色上做文章,当地的土特产和纪念品将成主打,“吃住行,游购娱”,购物时旅游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旅游法》不许带客扎店,主要是为了保护游客利益不受黑店坑害,但实施起来难免泥沙俱下。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旅行社从自身服务质量、满意度和回头客出发,应该重视游客的需求,不能因为麻烦和怕担风险就拒绝游客的购物需求。同时,对景区来说,商业购物是重要组成要素,景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规划布局特色购物一条街,从而形成购物集群效应,为游客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

昆明市旅游购物行业协会会长阮金刚说:“为规范行业发展,加入购物行业协会的成员单位都必须经等级划分与评定,且有旅游经营资质的购物企业。协会对这些购物企业起着一定监管作用。起初,由于对《旅游法》解读有误,让不少购物店进入观望状态,一时间购物企业无所适从,可能是出现了不到5%购物企业消极应对。另一方面,据我们了解,协会没有哪一家购物店是只接团队客,而拒绝散客进店的。”

目前,昆明共有42家旅游购物场所,除未达到评定申报标准的10家外,其余32家旅游购物场所全部参与星级评定。其中,五星级1家,为昆明七彩云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四星级有9家、三星级12家、二星级8家、一星级的1家。

云南大学市场营销学专家胡其辉教授更是一语中的,“其实,一些购物店店主与其唉声叹气等着关门歇业,还不如向国外的店主们学一学,想想怎么转型去市场找客源。中国的旅游市场很大,还会越来越大。购物店与其和导游‘勾结’,还不如让自身的商品足够有吸引力,让游客心甘情愿地掏钱买东西。诀窍无他,只有两大突围的法宝,一靠质优,二靠价廉。质优是商业的良心底线,云南购物店可更进一步在特色商品和服务上找突破。价廉更好解决,把以往返给导游的佣金直接让利给游客,不就皆大欢喜了”。

都市时报记者 向星权

新闻链接

国内外旅游购物店

出现关门潮

《旅游法》正式实施一个月有余,导游不能带游客进店购物的规定给原先靠游客购物赚钱的旅游购物店带来了巨大冲击,国内外旅游购物点出现一波关门潮。

北京景区购物店锁大门

“原来这里有家玉雕店,现在关门了。”现在到中央电视塔参观的游客会发现,塔下的纪念品商店少多了。一位导游指着一家关闭大门的商店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一个卖玉雕纪念品的商店,只卖给参团的旅客。从10月《旅游法》不许导游带客人购物了,这里的生意就十分清淡,最后只好关门了。

在八达岭长城停车场附近,也分布着不少旅游团以往的“指定购物点”。现在,这样的店面已经有1/3关门歇业,剩下的几家也游客寥寥。

三亚购物店已关闭三分之二

“这次去三亚,发现以前去过的大型购物店今非昔比啊!”游客陈先生刚从三亚度假回来,他发现,以前跟团去过的一个上万平方米的购物店内现在居然无人问津。这家购物店以前非常火,几乎每团必在此停留,停车场上以前每天停上百辆旅游大巴车。“当时导游就发一个购物牌,说是结账时出示一下就可以,其实就是导游的提成标志。”陈先生回忆,店内以特色食品和纪念品为主,但价格比日常超市可贵多了。当时跟团时几乎不给购买土特产时间,一般都是去机场路上带到这里来扎店。

“海南三亚的购物店已关闭了三分之二。”带海南团的导游告诉记者,现在只有规模较大的购物店还在苦苦支撑,小购物店倒闭的很多。照这样下去,海南的一些水晶、珍珠店也快撑不下去了。

澳洲购物店改行开餐厅

受影响的不只国内的旅游购物店,国外一些接待中国旅客的购物店也不能幸免。在扎店较为普遍的澳洲,在10月1日之后,也出现了一批倒闭的商店。

刚从新西兰回来的杨小姐告诉记者,邻居家的女孩原来在一家土特产购物店打工,由于现在购物店生意清淡,她已经休息半个月了。据这个澳洲女孩说,由于没有了旅游团的客源,购物店老板准备改行开餐厅,再开一个小卖部,也可以继续做生意。

“澳洲旅游以前就是靠扎店来获取利润的。”知情人士透露,澳洲的两家连锁经营的购物店多年控制中国北方市场9成以上的团队。当地的导游和车辆也基本是从这些购物店里派出去的。一般8000至1.2万元的低价团到了当地是逃不过进店购物的。《旅游法》实施后,澳洲游价格基本保持在2.5万元以上,扎店也就成了过去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美宠物狗与男童做“双胞胎”

王诗龄“强吻”kimi林志颖显尴尬 曝俩萌娃有爱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