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规范化无害化公开销毁大批量易制毒化学品

2012-06-27 16:53:58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在昆明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集中销毁55.24吨易制毒化学品。相关人士表示,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危险化学品科学分类进行规范化、无害化处理的大批量易制毒化学品,对解决易制毒化学品的销毁处理难题和安全、规范、环保销毁毒品起到示范作用。

据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介绍,此次公开销毁处理的各类易制毒化学品共计55.24吨,都是拟走私出境用于制造冰毒、海洛因的主要原料和配剂,包括麻黄素单方制剂、盐酸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片、含麻黄碱复方制剂,醋酸酐、氯化亚砜、乙醚、硫酸、盐酸等。

易制毒化学品是指国家规定管制的可用于制造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的化学原料和配剂。易制毒化学品是日常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原料,但如果流入非法渠道也能被用于地下毒品加工厂(点)加工、制造毒品。目前,全国许多禁毒执法相关部门对易制毒化学品面临打击难、管理难、销毁难的问题。

据介绍,多数易制毒化学品是易燃、易爆、易挥发的危险品,腐蚀性强。来自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的分析表明,从查处的案件看,各类制毒物品在贩运时均通过改换包装进行伪装,大多不符合化工产品的储存、运输等安全标准,公安机关查获后,公共安全和民警自身防护压力较大。

当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被销毁的易制毒化学品还包括一些常见治疗咳嗽、感冒的药品。公安部禁毒局、云南省公安厅、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相关领导及云南省环保、安监、药监和昆明海关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见证、监督易制毒化学品开始销毁。

云南省公安厅禁毒局禁制毒品处副处长邓建林告诉记者,此次警方采用危废处置中心已投入试运行的大型设备对易制毒化学品进行分类无害化销毁,充分注重避免发生环境污染等危害,在全国尚属首次。处理方式主要包括焚烧处理、物化处理和填埋处理,大概在2天内销毁处理完毕。

昆明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中心董事长李伟说,中心是《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31个综合性集中式危险废物处置项目之一,可处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9类危险废物中的48类(HW01医疗废物除外),一期建设处理规模合计34000吨/年。

李伟说,按照危废处理要求,危险废物和化学品将先由分析化验中心进行成分化验,完成“一物一样品,一照一档案”工作,录入计算机危废管理系统中全程监控和管理,此后按分类进行高温焚烧、物化处理、安全填埋等,所有过程要求对周边环境零污染。经处理并检测达标后的易制毒化学品残余进行填埋时还进行分区GPS定位。

据了解,2005年,《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全国的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步入“有法可依、执法有据”的法制化轨道。1997年,云南出台《云南省易制毒特殊化学品管理条例》,在云南省行政区域内28种易制毒特殊化学品生产、经营、使用、运输四个环节实行“许可证管理”,这是全国较早的一部管理易制毒特殊化学品的地方性法规。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的影响,易制毒化学品走私贩运日趋严重,中国作为化学品生产、使用、出口大国,也成为境内外不法分子妄图猎取易制毒化学品的重要目标。而云南毗邻毒源地“金三角”,是各类制毒物品向“金三角”地区走私贩运的主要通道。云南面临既要堵截境外毒品走私入境,又要堵截流入非法渠道的易制毒化学品走私出境的双重压力。

云南省禁毒委副秘书长陈新民介绍,因境外有制毒工厂,普洱等地近年来成为制毒物品的重要通道。普洱市禁毒支队禁制毒品科科长柴锦华说:“易制毒化学品用于制毒就成了制毒物品。从2006年起我们查获的制毒物品案件一年比一年多,运输的量一年比一年大。”

2011年,云南省共查破制毒物品违法犯罪案件151起,缴获各类制毒物品和制毒替代化学品528.2吨,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67名,比上年分别增加3.7倍、4.5倍、8.78倍,三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今年前5个月,云南省各禁毒执法部门查获各类制毒物品和制毒替代化学品已达400余吨。

来源:新华网(记者 李怀岩 王研) 编辑:宁波

编辑:宁波 标签:

精彩热图

北京市各中小学迎来开学第一天

憨豆25周年,经典场景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