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大地齐心协力战旱灾
旱,一年、两年、三年,连续3年干旱,让早春的云岭大地弥漫着焦渴,旱情超乎人们的想象迅速蔓延。
泉眼干了、河沟断流,不少小水库、小坝塘装的是烈日炎炎的骄阳;大片农田禾苗干枯,焦黄一片。据统计,截至2月27日,全省15个州市770多万人受灾,319万人、15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全省因旱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左右。
面对无情的旱灾,各级党委、政府把抗旱保供水列为全局工作的第一位任务,提前打响了抗旱救灾这场硬仗——资金、物资向旱区倾斜;建立旱情监控反馈机制、抗旱服务机制、干部包村包户机制;沉着应对,有序抗旱贯穿其中,谱写出一曲曲顶烈日、斗旱魔的壮歌。尽管旱魔还在肆虐,但广大旱区呈现给我们的是,干部群众千方百计加快建设增蓄应急供水工程,万众一心车拉、人背、马驮运水抗旱的火热场面;是生产生活井然有序的祥和;是与旱魔抗争的执著与坚定。
关怀与温暖源源送往灾区
中央先后安排4.24亿元资金支持云南省抗旱救灾,社会各界也踊跃捐款捐物
2009年春夏连旱、2010年百年大旱、2011年雨季干旱、去冬今春季节性干旱,连连旱情、灾情牵动着各级党政领导的心。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国家有关部委对云南抗旱救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去年入秋以来,中央已先后安排4.24亿元资金支持云南省抗旱救灾。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抗旱救灾,总是在第一时间了解旱情、灾情,部署抗旱救灾工作。省委书记秦光荣、省长李纪恒等省领导一次次深入到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察看灾情,指导抗旱救灾,看望鼓励战斗在抗旱救灾第一线的干部群众,他们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千方百计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
省政府派多个督查组走进旱区,专项督查抗旱保供水工作;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建设银行等单位企业纷纷向灾区捐款;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行动奋起抗灾,昆明市筹资1.85亿元实施536件抗旱应急工程,巍山县不等不靠,自筹资金80万元,从5.4公里外的水库引水来补充县城供水。
“抗旱保民生,资金和力量向灾区倾斜”,灾区干部说,“作为一级政府,无论困难有多大,确保旱区群众人人有水喝,是承诺,更是责任。”
真心实意、真金白银,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源源送往灾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省已投入抗旱救灾资金19.4亿元,组织540多万人投入抗旱救灾,投入抗旱机电井2590眼、泵站2124处、机动抗旱设备8.89万台(套),运水车辆5.47万辆(次),抗旱用电1303万度、用油1514吨。
有序应对确保人人有水喝
在重旱区优选建设121个增蓄应急供水项目,3月底前工程全部建成投入使用
旱魔肆虐,是检验各级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试金石,更考验着党委政府的执政水平。“早谋划,早准备,不乱阵脚,有序应对”,彰显出我们与灾害抗争的理性与成熟。还在去年8月,省委、省政府根据预判,提早对抗旱救灾做出部署安排,拿出真招实策——“加快建设121件增蓄应急供水工程;千方百计灌满储满山区水池、水窖;科学高效用好有限的水资源……”目标是“决不让一个人因旱喝不上水”,目标很明确、措施很具体。
旱情就是命令。有序抗旱,从省会城市、州市政府驻地到县城、乡镇政府驻地、广大农村分5个层次,全面排查摸清重要保供对象用水及供水水源情况,进而进行供需平衡分析。算清了水账,弄清了水量,干旱严重的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红河、文山等州市,从最坏处打算,假设今年5月底或6月底才有有效降雨,倒排供用水计划,供水方案逐一细化到城市、乡镇、村组,无水源保障的,及早采取寻找新水源、架设临时供水管道,保证居民生活用水。
增加蓄水,节约用水,科学调配水资源……多项措施办法已成为旱区丰富的实践经验——在重旱区优选建设121个增蓄应急供水项目,计划增蓄水量2.22亿立方米,确保旱情严重的昆明等9个州市54个县(市、区)的28座城市、87个乡镇约665.1万人的饮水安全。目前,已有昆明大五山应急水源、车木河水库应急补水等17件工程通水,38件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工,49件工程完成80%的工程量,确保3月底前121件工程全部投入使用,必须只争朝夕。
灌满储满散布山乡的190万个小水窖,保证山区、半山区近800万人饮水安全,任务艰巨,难题不少。此时,遍布灾区的党组织成为指挥抗旱、凝聚人心的战斗堡垒,联结起广大农民群众,构成一幅幅与旱魔抗争的动人图景。大理州出了名的“干旱乡”——德苴,从去年11月开始,乡干部的主要精力就是找水、引水,提水灌满全乡18600个小水窖。“出力流汗不算什么,再难也要保证人人有水喝,这是底线。”当乡政府回响山野的承诺落地时,我们在岔河村委会大岭岗村农民鲁云家看到的就是20立方米的小水窖已经灌满。鲁云说:“这窖水够我家喝到5月底了”。此情此景,仅是各级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走出机关,下到田间地头,为灾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抗大旱的一个缩影。
走进干渴的山乡,来自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就是灾区群众的靠山。各级派出的抗旱工作队,与农民群众一道拉水、提水、引水抗旱救灾;不少企业事业单位主动请缨,自费为缺水山区群众送水;而旱灾中最苦最累,也最痛的山区群众,哪怕每天往返十来公里山路背水,仍以坚韧和顽强同旱魔抗争,继续着平静安宁的山村生活。
众志成城,把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目前,全省抗旱浇灌面积达1078万亩,临时解决319万人、15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雨季来临前的100多天,我们要面临的是,旱情进一步加剧,抗旱水源越来越少,饮水困难人数不断增加,大春栽种迫在眉睫……我们做好了迎战困难的准备吗?从现在的情况看,要夺取抗旱救灾的全面胜利,仍困难重重。如抗旱救灾最关键的121件应急工程,目前投入使用的仅17件,3月底要全部通水,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灌满190万口水池水窖,从上报数据看,还差30万口,如不加快进度,随着水源的减少,就有可能无水可灌。还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五六岁的娃娃艰难背水、挑水的场景不时出现,党员干部包群众,不漏一户一人,如何说到做到?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中最硬的任务、第一位的工作,需要的是排除一切困难,实干、实干、再实干,让抗旱救灾的措施办法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记者 张锐)
来源:云南日报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