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干旱致农作物减产 农民无奈外出打工

地里的洋芋还未成熟,但只能挖来喂牲口 郎晓伟 摄
●抗旱现场
连续干旱这三年,让盛正方家种的粮食大幅减产,目前他家的口粮已经难以保证。可家里还有老婆、两个孩子和母亲,为了让全家人能吃饱,他毅然决定外出打工。而在三年前,他并没有外出打工的想法,因为靠着家里的12亩土地种些土豆、玉米、豌豆、小麦等,再养上几头猪,一年的吃穿都不用愁。只是现在干旱逼着他离开土地,走出村子。
3年前
种下的小春作物颗粒无收
2009年7月,东川区铜都街道办事处新村村委会红泥山村民小组的盛正方还在家务农,只是他先后在自家的12亩土地上种的小麦、蔓菁、绿肥和豌豆自从种子播下去后,就没见有农作物生长起来。
2010年1月28日,记者第一次见到盛正方,他的家离东川城区约30公里,海拔约2100米。村子位于山顶,农田并不具备灌溉条件,这是一个旱灾较严重的村子。
他说,在印象中,2009年村里只下过两次雨,干旱的迹象从2009年上半年就开始显现。如果是雨水正常的年份,每亩玉米能产500多公斤,收益在1000元左右。可是2009年上半年的干旱,导致玉米大幅减产,原本该收的1200多公斤的玉米只收了400多公斤,加上其他农作物减产,2009年上半年的损失就接近5000元。
把希望寄托在下半年挽回损失的盛正方万万没有想到,种下的农作物到最后竟颗粒无收。
3年后
为维持生计他外出打工
2012年2月9日下午,记者第二次来到盛正方的家中,此时他的家大门紧锁,我们在他家背后的亲戚家找到了他的大女儿。
原来,为了对即将来到的春耕生产做准备,他的妻子和母亲带着小儿子去地里施农家肥,女儿就留在亲戚家里玩。而盛正方在2010年过完春节后就外出打工,在记者探访他家的前几天,盛正方已经回到了红土地镇一个工地上看守炸药。
临近下午6点,盛正方的妻子和母亲以及儿子挑着扁担从地里回来了。妻子叶会说,干旱这3年,只有七八月份的雨季所种的土豆和玉米有所收获,而每亩玉米能产200公斤就非常不错了,种出来的土豆和玉米,所能够卖出的价格也和购买化肥的价钱相接近。现在一家5口人靠种地已经不能吃饱肚子。
家门口几亩地里的豌豆苗,由于老天不下雨,叶子已开始发黄。叶会很无奈地说:“今年基本没下雨,这些豌豆苗都结不出豌豆来了!但还是要种地,不种就更没有吃的了。”
由于家里有老人和孩子要照看,夫妻俩只能有一人外出谋求生计。虽然农作物减产严重,但为了尽可能减少开支,母女俩也只能在干燥的土地里刨食。
2010年春节后,见到天气一直干旱,盛正方选择外出打工。他每年回家两次,一年能给家里留下4000多元钱。而这4000元仅够维持家里的开销,“如果不是他外出打工,家里的日子真的没有办法过下去”。
2011年,政府从其他地方接了新的水管到村里,可没用几个月,新找的水源点也没水了,目前新接水管供水也很成问题,有时有水,有时完全没有。
两年前,村子里因为没有水已经不能种植蔬菜,想吃菜就得下山去买,可路途遥远,盛正方天不亮就得起身,再走20余公里路程到山脚。背着够吃一个星期的蔬菜到家时,太阳早已落山。如今,各种情况依然没有改观,由于盛正方外出打工,家里的两个女人如今很少下山买菜,全家人长期吃的都是自家腌制的猪肉和土豆。
干旱、缺水,以及由此带来的贫困越来越深地困扰着他们家。(程权)
来源:云南网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