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全年粮食再获丰收,针对在昭通、曲靖、文山等部分地区发生的严重夏旱,云南农业部门全面开展以“科学抗旱保丰收”为主题的抗旱救灾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收集灾情,派出60人组成20个抗旱工作组赴文山、曲靖、昭通、昆明、红河等受灾较重的地区核实灾情,分类指导受灾农户抗旱保苗、改种补种晚秋作物和生产自救。
目前,全省1000万亩的晚秋播种指导性计划已向各地各级农业部门下达,有水源的地区正积极采取蓄、引、抽、提、拉、截等措施,全力增灌保苗,缓解旱情。旱情较重的滇中及以东地区在加强在田作物中耕管理的同时,组织农民收获已成熟的马铃薯等旱地作物,并指导农民改种秋马铃薯、秋玉米、秋豆类、晚秋蔬菜等作物,实现大春损失晚秋补。
同时,各地各级农业部门机关干部、农技人员已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抗旱救灾工作。据初步统计,农业部门已下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15万元用于购置抗旱水泵,检修水泵等各类农机具1550台套,出动机动运水车辆10487辆,投入抗旱设备3743台套,抗旱用油145.1吨。
记者在曲靖市沾益县、宣威市等地看到,不少群众已开始将旱死的玉米、水稻秸秆收割回去做青饲料,并着手补充萝卜、荞麦等晚秋作物应对干旱。副市长李启信说,目前全市已购入绿肥种子125吨,免费供给农户种植,将带动36万亩绿肥、15万亩蔬菜、32万亩黄白萝卜的种植,进一步丰富生猪饲草来源,扩大生猪养殖规模,以提高肥猪出栏率增加农民收入,做到田间损失畜牧业补,最大限度降低农民损失。
据云南省农业厅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实现抗旱浇灌农田477万亩次、改种补种农作物50多万亩、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控1400多万亩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情带来的损失。在科学抗旱的同时,云南还将抓好病虫害统防统治和冬季农业开发,全力保障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据了解,在经历去年的特大干旱灾害后,2011年云南省夏收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产,夏粮产量达到50.24亿斤,同比增长96.7%;产量仅次于1997年的50.9亿斤,为云南历史上第二高产年。同时,云南今年大春粮食播种面积4183.2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高产创建、间套种、地膜覆盖等十大科技增粮措施均已落实到位。
来源:新华网(记者 吉哲鹏)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