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永远是夜,这里与世隔绝,这里甚至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这里8名铁路看守工,在不到6平方米的避车洞内守护着春运旅客的安全路。
2月13日下午,笔者一行来到位于南昆铁路小得江站至江所田站间的者光隧道,“夜”访这群守隧人。从隧道口沿着铁路前行,漆黑和阵阵阴冷向我们袭来,借着手电筒灯光踏着枕木,大约走了20分钟,我们
来到目的地——看守点所在的避车洞。按照铁路规定,隧道内每隔10米就会设一个避车洞,看守点所在的是里面最大的一个。 “不准在铁路上行走!危险!”见我们违规从铁路道心走来,正当班的昆明工务段看守工王大兴,大声吆
道。说明来意后,王大兴和另一名看守工查红昌热情地招乎我们进“洞”。寒喧中王大兴介绍:“1月初,由于隧道拱顶上方落石砸破了衬砌,给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影响,经临时钢
轨拱架加固处理后,段上决定设立看守点,就这样我们8人1月8号来到这,2人一班轮流看守。”性格开朗
的王大兴介绍起看守点的的情况。 “我们每班上12小时,上5天休5天,日常工作主要是检查拱顶是否掉块、钢轨拱架的状态和接车。”一旁
的查红昌补充说。 “者光隧道看守点,1465次货物列车接近……”谈话间,对讲机内传来了列车接近的信息。王大兴手举黄色信号灯,在避车洞门口面迎来车方向,立岗接车。他们每班要接车30多次,由于看守点设置60公里限速,每趟列车通过时看守工必须举起黄灯提醒司机,如
果遇到危及行车安全的紧急情况,则要用红灯显示拦停列车,保证春运旅客安全。不过,讫今为止,他们
还没用过红灯。列车通过时,拉动的风吹轰隆直响,让得隧道更加阴冷,风卷起的灰尘让人无法正常睁眼。为了遮挡风尘
,他们用帆布把避车洞口遮挡了下,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你们怎么解决吃饭问题呢?”“接班时从家里带些吃的来,因为用水每天都要出隧道去旁边村子老乡家
提,而且电不是很稳定,所以吃饭多数改成了吃面,这样省事些。”“他儿子都管他叫面条大王了,呵呵
……”王大兴风趣地报出查红昌的“小秘密”。墙角的两盏汽灯显然已经用过。在阴冷潮湿的隧道内待长了,免不了会生病,还好单位配发的“关爱小药
箱”发挥了大用处。 “这样的环境,你们怎么受得了,有没有想过申请调离?”看着避车洞内昏黄的灯光、一张折叠床、两把
椅子和几件简单的炊具,我们忍不住问起这个话题。 “不苦,那是假话,特别是过节的时候,我们也想家,但如果我们走了,总得有人要来,其实每个工作在
铁路的人都在付出。”王大兴轻吐了口烟平淡地说。倒贴在墙上的“福”字是看守点最惹眼的,他们说,那是除夕夜段长送慰问品时一起带来的,那天段长还
破格允许家人通过隧道里的座机电话打来拜年。对于与世隔绝,没有手机信号的他们来说,那一天同样有
着过年的喜悦。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通讯员 陆华 周廷菊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