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省人社厅了解到,10月底,全省共有250名盲人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141名盲人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39名盲人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目前,我省经过培训的盲人按摩人员从业率已达95%以上。
在山西,除了很小一部分盲人从事钢琴调律等行业,保健按摩仍然是盲人目前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其他人比起来,盲人就业时,考虑的问题更多是自己“能干什么”,而不是“想干什么”。然而,越来越多的盲人开始尝试新领域,他们自立自强,在黑暗中寻找理想的最大可能性,在不同的行业活出各自的精彩。
1 穿白大褂的游泳健将:我用奖金给父亲买了一辆拖拉机
11月7日上午10时,在太原市新城南街的一家按摩店内,盲人按摩师马志武迎来了当天的第一位客人。按摩店内没有开灯,显得有些昏暗,然而这对马志武来说没有什么影响,他穿上白大褂,一边手法娴熟地为客人按摩,一边和旁边的同事聊着天,聊的内容都是国内近期发生的热门事件。“我们没事的时候就拿手机听听新闻。”马志武说:“都是瞎听,眼睛看不见,还能干啥……”马志武腼腆地笑着。
按摩,休息,再按摩……马志武和其他盲人按摩师一样,每天的生活千篇一律。每次客人离开,马志武会静静地坐在角落里休息片刻,有时他会回忆起自己在赛场上的场景:他穿着游泳短裤,露出了平时隐藏在宽松白大褂下的腹肌,虽然眼睛看不到,但马志武知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的身上。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马志武跃入水中奋力冲向终点。前进,前进,马志武越游越快,似乎要宣泄掉生活带来的压抑。赢了!欢呼声一瞬间从体育馆四周传来,马志武在水中骄傲地昂起头,仿佛赢回了整个世界。
游泳运动员是马志武的第二个身份。从他被选入游泳队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十年间,马志武数不清自己参加了多少场比赛。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山西省残疾人运动会……马志武在各种比赛中崭露头角,奖牌攒了将近40块,最高拿过全运会的亚军。与荣誉一起到来的还有丰厚的奖金。2010年,马志武参加省运会赢得了一万多元的奖金,他拿出其中4000元给在老家务农的父亲买了一辆拖拉机。第一次,父亲不再赶驴车上路,开上了拖拉机,这也是马志武第一次给家里做出了属于他自己的“贡献”。
今年马志武刚满24岁,十年下来,比赛奖金加上按摩工资,让马志武有了一笔小小的积蓄。最近他正忙着筹备结婚,未婚妻眼睛明亮,是按摩店的会计。“我们在一起3年了。”马志武甜蜜地说:“她心地特别好,一直照顾我的生活。”两人准备年底成婚,对于他们来说,新生活才刚刚开始。
2 软件公司职员:我是大家口中的电脑高手
说起刘逢涛的职业,很多人都会感到很惊奇。今年21岁的他在南京一家软件公司工作,虽然他的眼睛看不见,却每天和电脑打交道。“我特别喜欢这个,在学校的时候就是大家口中的电脑‘高手’。”刘逢涛是太原人,普通话非常标准,宏亮的声音充满了自信。
然而在几年前,刘逢涛还在职业道路上苦苦摸索,“我不甘心去做按摩,但是似乎盲人就只有这么一个选择。”刘逢涛说:“直到2009年我第一次摸到了电脑。”那时刘逢涛刚刚进入盲人职业高中,他突然发现除了按摩还有这么有趣的东西。“我们盲人用电脑和手机都需要一种读屏软件,通过这个软件可以把屏幕上的字有声地读出来,我就是通过这个操作电脑。”刘逢涛介绍说。
按刘逢涛自己的话说,他研究电脑的时间是“常人无法达到的”。只要在家,他在电脑前一坐就是近20个小时。今年夏天,刘逢涛得到了南京一家读屏软件公司的工作机会,7月份,他从太原前往南京。刘逢涛目前的工作充实而忙碌,他主要负责售后工作,每天通过电话和网络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同时,每当公司研发的软件升级之后,刘逢涛都要第一个体验,“因为我本身是盲人,所以更容易发现这些软件中存在的问题,或者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刘逢涛说。经过他的亲自测试,软件经过修改才会正式投放市场,供更多盲人使用。
说起工作,刘逢涛很自豪:“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盲人朋友学会这些软件,让他们也能像别人一样刷微博、‘看’新闻,我觉得这是件特别高兴的事。”
这份工作除了能让刘逢涛做喜欢做的事情,也为他提供了一份可观的收入。以后的日子,刘逢涛准备在这个领域继续钻研下去,“我想对其他盲人朋友说,我们面前并不是只有按摩一条路,要朝着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努力就会有收获,就像我现在这样。”
3 两家小店的老板:把日子过好得下点儿功夫
今年30岁的韩杰有一个乡土气息浓郁的小名——二小,韩杰的眼睛虽然看不到,却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有一位贤惠的妻子,一个两岁的儿子,一大帮够义气的朋友,更重要的是,他还是“二小便利店”和“二小按摩”的掌柜。
韩杰是文水人,从小时候开始,他的眼睛就几乎看不到东西,只能看到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当他被家人送到太原市盲童学校学习按摩时,父亲对他说:“因为眼睛看不见,你更要学会一技之长,以后才能养活自己。”
2007年,韩杰从学校毕业,先后去杭州和南通实习,一年后回到家乡,在父母和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按摩店——二小按摩。店面不大却布置得整齐干净。韩杰平时除了自己亲自按摩,还雇了几位盲人按摩师。“生意还不错。”韩杰说。
开按摩店攒了一些钱以后,韩杰又和妻子合开了一间“二小便利店”,店里主要卖烟酒食品,生意还算红火。平日里,韩杰在按摩店,妻子在便利店。两个店离得不远,韩杰经常两头忙活。韩杰能吃苦,脑子也活泛,除了搞零售,还偶尔接一些烟酒批发的生意。“能开这两个店都是靠亲戚朋友的帮忙,特别感谢他们。”韩杰说。
同时经营两家小店,让韩杰和妻子的生活忙碌了许多,几乎没有休息日。“咱是有缺陷的人,不下点儿功夫不行。”韩杰说:“谁都想要好生活呀,但是这些都要靠自己努力,别人的帮助毕竟是有限的。”
现在韩杰的两家店每年能盈利六七万,这个金额能让他们一家在文水过上富足的生活。“我特别满意目前的状态。”韩杰抱着他的大胖小子说:“我一个盲人,能娶到老婆,生了儿子,还能挣钱养活家里,我还图什么呢?”
4 20年资深教师:想教出更多的人去给人治病
“盲人推拿和街头按摩店的可不一样,它涉及了20多门学科,是一门大学问……”崔慧敏一说起推拿就滔滔不绝。今年41岁的她已在讲台上站了20年,前前后后带出了100多位学生。和其他盲校老师不同的是,崔慧敏本身就是一名盲人。崔慧敏说,她能当老师是因为自己“当年沾了国家分配的光”,现在的盲人想留校十分困难。
现在崔慧敏在太原市盲人职业高中教授儿科按摩学。单位为了让崔慧敏上班方便,给她分了一套与学校一墙之隔的房子,又在办公室配备了电子打字机、一键通的电子阅读器,可以让她方便地查书、听书。
8岁患眼疾,16岁被迫转到盲校上学,从那时起,崔慧敏就开始学习推拿。对于她来说,不是她选择了推拿,而是推拿选择了她。“学这个东西也是出于无奈。”崔慧敏说:“我看不到东西,只能干这个,我没有资格说不满意。我对我的这个状态非常满足,而且我也挺自豪的,所以想把推拿,也想把中医文化发扬光大,不能说我干得有多好,但是我肯定是努力的。”
崔慧敏接触推拿的时间越长,就越爱它。“我当年觉得做推拿是救死扶伤,给人治病。可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当了老师,就能教更多的人去给人治病。这就是我想当老师的原因。”崔慧敏说。20年来,她教出的100多位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有的从事了其他行业,更多人选择将推拿继续做下去。“做推拿,肯定是不可能发财的。”崔慧敏说,“但是它能帮助盲人养活自己,获得自立的能力。”
○采访手记
希望这些故事能从“个例”变为“常态”
以上的几位,可以算是盲人群体中的“幸运儿”,他们已经不用考虑自己的生计问题,开始实现更高层次的个人理想。然而对于其他盲人来说,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或局限于按摩行业,或闲在家,更有甚者,心与视力一起堕于黑暗,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在培养学生们自理能力的同时,我们也会进行一些文化教育和心理辅导,开拓他们的思路,打开心扉。”太原市盲童学校校长王保成说:“这样他们本身有了自立的能力,素质也提高了,就能以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将来的生活。”
希望以上几位的故事,能从“个例”变为“常态”;希望社会的每一个成员,能给予这个特殊群体理解和支持;希望盲人朋友们,能够挺起胸膛,在黑暗中划出亮丽的火花,缔造属于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