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时政
2011两会观察:五大视角看“十二五”开局
2011-02-22 08:45:28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经济结构调整,如何破解“调而不快”之困?

就在几天前,“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全球GDP总量第二大国”的消息,引发了舆论关注。不过对于这一切,身处其中的中国人,却显得颇为冷静。

“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确实不易,但更应看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靠投资和出口为主要拉动力的传统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余永定指出。

刚刚过去的5年,在出台节能减排硬约束指标等多项政策的强力推动下,经济结构有所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及城镇化率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指标印证了进展,也折射出当前经济结构“调而不快”的困局:目前,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单位GDP能耗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

“结构调整我们说了很多年,但失衡问题仍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一个五年周期,“十二五”正逢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关键时期,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因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开局之年,如何抓住“牛鼻子”,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显得尤为迫切。

“‘扩大内需’已成为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关键是要找准内需空间,有的放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

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率较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可为内需开拓很大空间;而加速推进城镇化,将为扩大消费提供强劲和持久动力;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也会释放旺盛的市场需求。

“开局之年乃至今后5年,要锁定这些目标,花更大的力气,真正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胡鞍钢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详细

各地新闻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中华全国总工会最新发布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全景式剖析了全国1亿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吕国泉:居住证只是个人身份的证明,而不附带福利和社会关系的凭证,还原人口登记的本来面目,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镇的门槛就降低了。>> 详细
点击排行
  党政机关网站将统一标志 工信部公开征集
全总建议试点允许学生在父母务工地参加高考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