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的陪同下,到北川县擂鼓镇吉娜羌寨看望村民,考察灾后恢复重建情况。本报记者 毛漫丁 摄
综合新华社本报消息 8月19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时指出,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灾区发展振兴全面启动,灾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产业发展实现了再生性跨越,经济社会发展超过震前水平,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实现了整体性跨越。要坚持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实现新跨越。
酷热难当,汗湿衣衫。习近平的四川之行,冒着持续的高温天气进行。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的陪同下,习近平先后赴绵阳、德阳、成都等地考察经济社会发展、灾后恢复重建和党的建设情况。
19日下午,飞机降落绵阳机场,习近平直奔来川考察的第一站——北川吉娜羌寨。这是一个在灾后重建中挺立起来的羌族新寨。三年间,村民房前屋后果树长高了,鲜花更艳了。身着节日盛装的村民敲起羊皮鼓,跳起羌族舞,献上羌红,把习近平迎进寨子。在群众新居里、农家院落前、百货超市中,习近平看变化、问收入、听感言。村民们激动地拥上前来,争相与他握手问好。在村民王成兵家,习近平与村民们座谈,让大家讲讲三年间的生活变化和未来生活打算。王成兵、李慧琼等村民说:地震后我们没房住,党和政府给补助、找贷款,给特殊党费资助,新家很快建好了;因灾失去耕地后,我们在半山以上种植杜仲、天麻等中药材,半山下发展特色养殖业,山下搞农家旅游,很多以前外出务工的村民都回村里来开办羌家乐,年收入四五万。习近平微笑着听着,不时插话询问。他说,你们的经济发展思路很好,特别是旅游产业从无到有,引人入胜,方兴未艾,发展势头很好。希望大家注重多元化发展,因地制宜,靠山吃山,进一步开拓增收门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曾到地震重灾区平武、北川、都江堰、汶川等地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再到北川,他问:“我上次来时去过的桂溪乡,重建如何了?”“与北川其它乡镇一样,桂溪乡的重建也已完成,需要重建房屋的群众都住进了新居,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都比以前建得更好,大家都十分感恩党和政府。”听了回答,习近平放心地点了点头。
青山绿水间,一座羌族文化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一栋栋新居和学校、体育馆等公共设施展现在车窗外。车行至北川新县城禹龙小区时,习近平走下车,来到小区内刚入住的王康平家中,细问建房投入、资金来源、家庭收入,问他们在县城中生活满意不。王康平说,简直没想到重建后的县城这么漂亮,环境优美,配套完善,大家在这里心情舒畅,很满意。女主人陈世琼还向习近平送上自己亲手绣的“羊角花”,表达灾区群众的感激之情。小区里,居民们夹道欢迎,习近平与大家一一握手,倾听居民们的心里话:灾区群众都住上了好房子,正在建设新生活,请党中央放心,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好!习近平祝福大家:要让日子过得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