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您乘车途经沙河堡时,远远就能看到成都东客站站体清晰而宏大的外廓。历经两年多建设,备受关注的成都东客站即将亮相,初步预计今年5月投入运营。
如今这个西部最大、最高端的综合客运枢纽之一的成都东客站已基本完工,那么它的“零换乘”是如何实现?内部设施是什么样子?又有哪些人性化设计方便旅客?昨日,本报记者探访成都东客站,提前揭秘东客站的各项“玄机”。

A东客站外围
车站标志 青铜面具太“V5”
走在前往东客站的路上,站房东西两面4个青铜面具首先映入眼帘,在冬日暖阳下熠熠生辉。青铜面具创意来源于三星堆文明,每个绿色面具高约35米,重达719吨。上面配有金黄色花纹,与东客站站体外面的竹编造型巧妙融合,厚重而大气。主站房屋檐的雕纹则采用了金沙太阳神鸟形态,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一般,更为东客站增添了几分古蜀神韵。
成都东客站整体设计为地下三层,地上两层,总共五层。从上到下分别为高架候车层、站台层(地面层)、出站层(地下一层)、地铁2号线(地下二层)、地铁7号线(地下三层)。目前,地上两层和地下一层已基本建成,其余地下两层地铁工程还在施工当中。
记者在东客站片区看到,短短几个月时间,东客站附近已新建了32条道路,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一下就把东客站周围衔接起来。根据醒目的标示牌,市民可轻松地辨明目的地的方向。

B东客站内景
候车层 太像候机大厅
来到成都东客站,第一感觉仿佛来到机场候机大厅。地上二层为候车层,设有东南西北四个出入口。每个门口都放置有数台安检机。走进大厅,抬头一望就能看到电子显示屏,中英文切换显示车次信息。与火车北站的电子屏黑底红字不同,东客站电子屏背景为蓝色,屏幕上的字是白色与黄色分行间隔,旅客一眼就能找到所要的信息。
候车层内,“种”有十几棵人造棕榈树,营造出几分绿意盎然的景色。一条条南北朝向的采光天窗分布在站房顶棚之上。天窗按照柱网间距42米均匀排列,将屋顶分隔出8片养眼的“竹叶”造型。
在候车层四周,与6个售票处相间布局的,还有供旅客休闲和购物的场所。虽然候车层现在只有几个茶饮和快餐招牌,但是从车站贴出的标识牌来看,售票处上方的四个平台也将为旅客提供饮食、购物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东客站的取水处设计得十分人性化,设有冰水、常温水、温水和开水4个出水口,旅客可根据自己需要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