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首页       要闻       评论       罗阳生平       罗阳图集       追忆罗阳       ENGLISH
 
罗阳同事追忆:罗总不摆架子孝顺母亲为人忠厚

罗阳同事追忆:罗总不摆架子孝顺母亲为人忠厚

  罗阳同志遗像 图片来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在国人还沉浸在航母成功完成舰载机起降的喜悦中时,一位为中国舰载机研制倾注心血的航空人——罗阳,却在他最幸福的时刻永远倒下了,他一生致力于航空报国,是我国航母事业牺牲的第一人。

同事说

“罗阳走时表情安详”

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去世后,社会各界非常悲痛,和他一起参加歼-15起降训练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所)党委书记褚晓文,回忆了罗阳生前在航母上的日日夜夜。

褚晓文说,真正的大国离不开强大的海军,强大的海军离不开先进的航母,先进的航母离不开一流的舰载机。随着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的交付训练,我国采用什么型号的舰载机,是进口还是国产,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神秘的面纱逐渐揭开,我国完全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生产的歼-15型战斗机浮出水面。它由被称作我国歼击机摇篮的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著名的歼-6、歼-8等当时的我国王牌战机都来自这里。在浩瀚淼茫的海域里,战斗机能否在航母狭长的跑道上降落,关系到试飞员的安全,也关系到歼-15将来的命运,以及最终能否形成战斗力,歼-15迎来了诞生后的首次大考。

“在舰上8天朝夕相处,我一闭上眼睛,感觉这位兄弟还在我身旁。”26日下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孟军眼眶发红。

罗阳是11月18日上舰的,连续超强度工作,到25日上午“辽宁舰”即将靠岸时,已出现严重身体不适。一般早上6时就要起床的罗阳,当天没有吃早餐,靠岸前也没有上甲板向岸边的欢迎人群打招呼。在拖着病体勉强上岸后,他坚持和前来迎接的同事们一一握手才上车。

沈飞公司党委书记谢根华回忆,歼-15着舰起降成功后,中航工业集团准备25日下午举行庆功会,原定罗阳应当出席。但是回宾馆的路上,罗阳因为身体难受,请谢根华替他出席。一回到房间,罗阳便手按胸口横躺在床上。谢根华赶紧让人联系,将罗阳送往几公里外的大连市友谊医院。距离医院大门还有100米左右,罗阳就喘不过气来,医护人员当即在医院门口大厅做起急救,不料还是没有救回来。

抢救一直持续了3个多小时。“可能是因为舰载机试验成功,去世时他表情安详!”孟军说。

按照计划,罗阳登上“辽宁舰”,参加舰载机歼-15的起降训练任务。对于航母和歼-15自身来说,这都是最重要的一次训练。作为歼-15的现场总指挥,罗阳感到责任重大。

“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和罗阳一样在“辽宁舰”上参加歼-15起降训练的褚晓文说。

由于训练任务异常繁重,精神高度紧张,加之船上有保密要求,直到歼-15成功完成起降训练,罗阳才跟妻子通了一次电话。“整个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非常欣慰。”

作为生产厂家负责人、歼-15研发现场总指挥,罗阳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没想到,这次通话就成了他和家人最后一次通话。

“从上航母前一周到最后牺牲在舰上,罗阳行程紧张,非常劳累。”褚晓文回忆说,“罗阳率沈飞公司参加完珠海航展,就飞到北京集团公司参加会议。最后搭乘直升机飞赴大连‘辽宁舰',马不停蹄。上了航母,把东西放好,一分钟都没有休息就上了塔台。”

褚晓文说,我见罗阳脸色过于疲劳,劝他“休息一会儿再干”。他却说:“前面耽误的活儿太多了,得赶回来。”

就这样,罗阳白天连续在航母的各个监测点一丝不苟地检查,晚上又参加海事协调会,和试飞人员沟通。

“非常疲惫。”褚晓文用得最多的就是这个词,“要知道,他除了歼-15,还承担着多个重点型号的任务。”

也许正是前期的疲劳疲惫,透支了罗阳本来强健的体魄。11月25日12时,在“辽宁舰”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靠岸时,罗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最终英年早逝。

妻子说

“这些天来你太累了”

罗阳生前身体很棒,年轻时爱好体育运动,很多同事都说,他近期劳累过度。

从10月份开始,罗阳担任研制现场总指挥的两个重大任务均成功完成,随后就赶往珠海参加11月中旬举办的航展。17日下午从珠海飞回沈阳,罗阳没来得及回家看一眼,就从机场直接前往基地,18日一早搭乘直升机登上“辽宁舰”,为歼-15的起降试验做准备。

曾在舰上一起保障歼-15试验的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褚晓文说,在航母上罗阳坚持与科研人员整理试验数据,观看每次起降过程,记录和分析飞机状态。除此之外,第一次上舰的他多次前往机库查看,不时做笔记,为将来在舰上维护保养舰载机留下建议。这期间他曾经感到过不舒服,但由于试验任务非常重要,他对自身要求严格,没有中途下舰,甚至都没有去找医护人员检查。

孟军介绍,只有亲身经历,你才能体验在航母上8天的巨大压力。茫茫大海上的航母平台就像一片漂在水中的树叶,歼-15挂索着舰难度极高,作为歼-15的生产者,在一旁观看、记录可以说是提心吊胆。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而罗阳坚持记录,他观看地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在“辽宁舰”的8天时间里,妻子王希利只接到过罗阳的一次电话。11月24日16时许,罗阳给家里打通了电话,兴奋地告诉妻子,试验成功了,所有任务都完成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王希利就接到了罗阳生病的消息,要她急赴大连。那次电话成了他们夫妻间最后的通话。

25日夜晚,在遗体送入殡仪馆前,王希利对着罗阳说了最后一句话:“罗阳,我知道,这些天来,你太累了!”现场每一个人都不禁落泪。

秘书追忆

“工作成绩斐然但很低调”

任仲凯是罗阳的秘书,26日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说:“罗总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在自己的心目中就像老师一样,但他对待工作十分严谨、认真,不允许员工在工作中出现任何疏忽。”

在罗阳担任沈飞公司“领航者”期间,不仅带领企业与世界著名通用飞机制造商美国塞斯纳公司合作,成功实现了L162飞机首飞并启动通航产业园区建设,还带领参研人员成功突破了零部件研制难关,确保ARJ21飞机成功首飞,为中国国产大飞机部件制造储备了技术,为推动中国民用飞机的研制与发展贡献了力量。

工作上成绩斐然的罗阳却很低调。任仲凯说,罗总在担任沈飞集团领导期间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并常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做这点工作,还要上电视去宣传自己吗?”

任仲凯说,罗阳不仅是其工作上的领导,更是生活上的导师,“为儿要孝”是罗阳留给自己的最大财富。

“无论工作有多忙,每隔一两天,罗总都会挤出时间去看看自己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任仲凯说,“但早出晚归的工作经常让罗阳和妻子说不上一句话,罗总半夜回到家时妻子已经休息了,而常常天还没亮就又开始了新的工作。”

任仲凯透露,罗阳平时喜欢下围棋,也时常运动。但从本月9日到26日,罗阳一直为工作而奔波,没回过一次家。说到这里,任仲凯的语气越来越低沉,难以平复悲伤的心情。

“罗总走得很突然,离开我们时甚至来不及留下一句遗言。”任仲凯说,“如今,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完成舰载机起降,罗总一定会高兴的。”

老搭档缅怀

“他是航空人的骄傲”

11月26日,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李方勇接受媒体采访,深情缅怀了好战友、好同事罗阳。在采访中,李方勇几度哽咽。

早在2002年,李方勇就与罗阳共事,当时李方勇是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则是公司党委书记。

“罗阳身体很好,爱运动,年轻时排球打得特别好。他个性很低调,不爱张扬,为人忠厚,做事踏实,极富责任感。”李方勇回忆说。

提到罗阳的突然离世,李方勇的眼泪几度在眼眶里打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李方勇介绍说,从事航空,特别是和国家重任相关的舰载机项目,要承担的工作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罗阳这次的病发可能和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以及这种工作状态所造成的生理及心理压力有关。“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首飞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充满了热爱、期待,同时又充满了无限担心,我相信这也是罗阳当时在舰上的心情。”李方勇说,“其实在11月试验基本圆满完成时,罗阳曾和同事说感到胸闷和胃不舒服,但也没有朝坏的方面想。因为还有很多收尾工作要做,所以他就忍着。等到舰靠岸发现他的身体状况后,即使立刻送医院也……”李方勇再度哽咽。

作为与罗阳并肩上舰的同事,中航工业重大项目部吕杰代表广大航空人深切悼念了罗阳。他回忆说:“罗总的忍耐力很强,对于工作,从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当天很多人劝他不用上舰,但他依旧坚持,为的是对整个项目负责。当着舰成功后,他激动万分,当天晚上还和我谈了许多后续想法和明年的工作安排。”吕杰表示,舰载机项目还有大量艰难的后续工作,作为航空人一定要认真细致地将所有工作做好,以告慰罗阳在天之灵。

罗阳生平

罗阳,1961年6月29日生,辽宁沈阳人。198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员。

1982年8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分配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任设计员。

1992年9月,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九室党支部副书记兼副主任。

1994年2月,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组织部副部长。

1995年1月,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组织部部长。

1995年6月,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副书记。

1997年6月,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1999年12月,任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兼第一副所长。

2002年7月,任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

2007年11月,任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08年12月,任中航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分党组成员。

2012年1月,任中航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特级专务。 (文字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