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6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了解到,全省1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增长4.4%,低于全国4.9%的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市中排名第22位。
食品仍然是消费涨幅最高的类别,同比上涨达10.3%,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其中,粮食上涨17.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0%,鲜蛋上涨23.5%,水产品上涨11.9%,鲜果上涨34.4%,而鲜菜则下降2.3%。涨幅次之的是居住类商品,同比上涨达6.2%。其中,水、电和燃料上涨4.5%,建房及装修材料上涨2.7%,住房租金上涨7.6%。
1月份全省食品价格同比涨10.3%
专家表示,不排除央行在上半年继续加息
2月16日,辽宁省2011年1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发布,同比增长4.4%,低于全国4.9%的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22位。其中,食品仍然是消费涨幅最高的类别,同比上涨10.3%,与全国平均水平一致。
对于CPI继续走高,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相关人士认为,春节前购买力的释放是重要因素,但我省涨幅在全国并不是最突出的,排名第22位,列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和黑龙江等省市之后。而对于各界较为关注的CPI计算调整的问题,他解释说,按照国际惯例,各国都会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定期将各类别所占权重等基础数据进行调整。我国每年都进行微调,每五年还做一次较大调整。 2011年正逢新一个五年调整,且过去五年食品比重在消费支出中明显下降,住房支出明显上升,所以此次食品与居住类商品权重的调整较大。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天维认为,虽然CPI中食品权重被调低,使得食品价格上涨对CPI上涨的影响减弱,但从环比上看,全省1月份CPI仍然上涨了1.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0%,食品中鲜菜价格大涨12.4%、鲜蛋价格上涨0.8%。 2月份包含春节长假,预计3月份公布的CPI数据仍将居于高位。而考虑到北方干旱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全年抑制通胀形势依然严峻。
除食品类涨幅过大外,非食品类中绝大部分都在上涨,且涨幅较大。数据显示,全省1月份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4.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6%。其中,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价格上涨7.9%,中药材及中成药价格上涨9.7%,个人饰品上涨7.3%,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7.7%。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范立夫表示,与1月份4.4%的涨幅相比,目前二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3.9%,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4.5%,所以不排除央行在上半年继续加息。记者/刘大毅
全省1月份PPI同比上涨6.6%
2月16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了解到,全省1月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6%,环比上涨0.8%。
从类别上看,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0%,涨幅与上月持平;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4.5%,涨幅较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在生产资料中,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和加工工业同比分别上涨11.3%、11.9%和4.7%。生活资料中,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同比分别上涨6.2%、2.2%、2.8%和2.8%。在被调查的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同比涨幅较上月有所回落,其中回落幅度最大的是家具制造业,达9.2个百分点;有19个行业同比涨幅较上月有所扩大,其中涨幅增加最大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扩大了6.9个百分点。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邓京荆 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