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专题>2011专题>李克强访问香港>香港概括
香港历史
2011-08-15 18:43:20      来源:人民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殖民统治、沦陷、经济衰退,以至严重流行疫症的肆虐,都未能削弱香港的拼搏精神。现时香港的经济发展蓬勃,令人欣羡,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更形巩固。

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午夜,英国国旗和香港旗最后一次在香港降下,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随即升起,香港的历史展开了新的一页。

香港经过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统治后回归祖国,在“一国两制”原则下,香港居民原有的权利、自由和生活方式维持不变。一九八四年年底时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规定香港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权利和自由在一九九七年后维持50年不变。

近年来,香港与内地关系日趋密切,不但商业联系频繁,政府之间的接触以至居民的往来也很普遍。这种密切关系源自两地文化、地理位置,以及一段可追溯至数千年前的历史渊源。

考古发现

香港考古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根据沿海多处地点出土的古代人类活动遗迹,证明本港历史可远溯至六千多年前。有关这段史前史的考证,学术界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考古学角度来说,香港只是华南文化领域的一小部分,而学者对这个广阔领域所知仍属有限。

有人认为,本地史前文化是受到华北或东南亚地区文化入侵演变而成的。不过,愈来愈多学者相信,华南地区的史前文化在本土逐渐形成,并没有受到外来文化重大影响。另一方面,研究公元前四千年以后的最早期文化,无疑要顾及环境转变的因素。其间海平面由低于目前水平100米之处不断上升,淹没沿岸的广阔平原,形成今天的海岸线和环境生态。在该地区生活的人必须适应环境,否则便遭湮没。

考古发掘主要发现两个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层。青铜器约在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出现,这是香港史前最后一个阶段。虽然当时没有广泛使用青铜器,但香港考古遗址曾有刀、箭镞和戈等精巧青铜兵器出土,也发掘到鱼和空銎斧等青铜工具。在赤角过路湾、大屿山东湾和沙螺湾,以及南丫岛大湾和沙埔村出土的青铜器石范,足可证明青铜器在本港铸造。

青铜器时代陶器的几何印纹,大部分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器的几何图案一脉相承,但其中的“双F”夔纹则是这时期区内特有的纹饰。

早期中国文献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为“越人”。因此,很可能至少有部分本港史前先民是“百越人”(各类越人的统称)。

一九九七年马湾东湾仔北遗址发现的一处史前墓地,为研究香港史前人类的族属提供了新资料。该处共发现20座史前墓葬,15座有人类骸骨,当中七座的人骨保存得较完整。研究显示,这些史前先民属亚洲蒙古人种,并有热带地区种族的特征。

一九九九年在西贡蚝涌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石器加工场,是本港另一项重要的考古发现。该处占地约200平方米,四周遍布多件石环心、石片、打制石器如蚝锄、雕刻工具,以及锛、环及等磨制器物。这些文物为研究香港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石器制造技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零零一年十月至二零零二年九月期间,古物古迹办事处联同内地陕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和广州市的考古研究所,组成本港历来最庞大的考古队伍,对西贡沙下遗址进行抢救发掘,避免公路建设工程破坏考古遗产。这次发掘有重大收获,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丰富的文物,出土大量遗物和遗迹,不但进一步完善了香港考古学文化的编年,还提供了追溯珠江三角洲史前社会与聚落形态的重要线索。

在大屿山石壁、西洲、蒲台岛、长洲、东龙洲、港岛大浪湾和黄竹坑等地区发现的石刻,相信也是这些先民刻成的。石刻以几何图案为主,是有趣的考古发现。

秦(公元前二二一至二零七年)汉(公元前二零六年至公元二二零年)时期,朝廷挥军南征,平定岭南,南迁的汉人不断增加,对原居民产生种种影响。这段动荡的历史可从本港出土的汉代钱币得到证明。不过,最重要的遗迹,当然是一九五五年在深水李郑屋发现的完整砖室墓。这座古墓随葬典型汉代的明器,可推定为东汉初期至中期的古迹。最近在大屿山白芒、西洲、马湾东湾仔及屯门扫管笏进行的抢救发掘工作,均在文化层出土各类汉代陶瓷器皿、铁器和大量铜钱。此外,在旺角渠务工程地盘也发现四个陶罐。

汉代以后的考古遗迹至今所知甚少,最近有关本港各海滩常见的圆拱型灰的研究工作,正好帮助了解唐代(公元六一八至九零七年)本港居民生活的一面。石灰是当时很有价值的商品,可用来填塞木罅、保护木船免受海洋微生物蛀蚀、为容器防漏、中和农田的酸性土壤,又可用于建屋、制盐等,在当时显然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公元十三世纪,元兵南下,结束宋室统治。香港与这段历史渊源深厚。已迁往九龙旧香港国际机场入口附近的宋王台石刻,大庙湾天后庙的宋代石刻,石壁、米埔和奇力岛出土的宋代窖藏钱币,以及在大屿山稔树湾、石壁和元朗鳌石等多处发掘到的宋代青瓷,都是这个时期的文物。

近期的考古工作有助研究明代(公元一三六八至一六四四年)和清代(公元一六四四至一九一一年)期间的本港历史。研究工作包括分析近年在大屿山竹篙湾出土的大量明代青花瓷器。研究结果显示,这类瓷器制作非常精巧,是输往东南亚和西方国家宫廷的外销瓷器,在公元十六世纪初期制成。二零零一年竹篙湾遗址出土了更多明代的遗迹,其中包括具特色的明代建筑和居住遗迹。从大埔碗遗址的考古调查中,发现工可能早至明代初期已开始制造青花瓷器。瓷器工业一直维持至二十世纪初,共有五百年之久。二零零零年在扫管笏遗址进行抢救发掘时,发现了一个明代墓葬区,共有墓葬三十多座,陪葬品包括陶瓷器、铜钱和铁器等,对研究明代本地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新资料。

东龙洲清代炮台的发掘,使市民可以了解炮台的内部结构,以及清末屯兵香港的军人使用的日常用品。九龙寨城的考古勘查,发现寨城的城门遗迹和南门上两块刻有“南门”和“九龙寨城”字样的石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慈善信息披露将规范 重大事件捐赠24小时内公开
人大常委会会议今起举行 将审刑诉法修正案草案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