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燕
8月2日,是你54岁生日,这一天你从旧金山采访归来,生日在返回华盛顿的飞机上度过。
8月4日下午,你现身华盛顿国家新闻大厦新闻俱乐部,参加一场与中国有关的记者招待会,会上你突感不适,随即倒在现场。在被送往乔治敦大学医院后,你突发二次脑溢血,虽经十几名医生全力抢救,可你从此再也没有睁开双眼。两个小时、十几英里,你在异国他乡走完一生最后一段路程。
8月5日晚,我刚端起饭碗,得知你住院的消息,撂下碗筷直奔医院,看着你躺在急救室里、浑身插满管子,我告诫自己:你累了,正在抓紧时间小憩。没有打扰,只是默默地陪着你。
8月7日下午,我行驶在高速路上,收到你不幸去世的消息,时间定格在14时45分。此后的华盛顿竟雷鸣电闪、大雨滂沱,所有行驶的汽车都打起了双蹦灯,他们在向你致敬。我掉转车头向医院急驶,老天继续恣意地狂洒热泪,汽车玻璃任凭雨刷抚慰,还是泪流满面。你感动了天!
终于奔到你的床前,满身的管子已经离你而去,此刻的你是那么安详,依偎在床上让我握着你的手,冲着你一通地絮说。
你从不夸耀自己的过去。回家后在网上打出中国日报黎星几个字,才发现 你一生拿了那么多第一,拥有那么多头衔,获得那么多荣誉: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曾获得中国新闻奖、第二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获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三八红旗手、中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奥运会火炬手……这些荣誉都是你用生命奏响的乐章。
第一次见到你是今年1月14日。那时你为了胡锦涛主席访问佩顿中学进行先期采访报道。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满脸憨厚,和蔼可亲,勤奋敬业。从此你笑嘻嘻的面容、忘我工作的形象就嵌在我的脑中。
后来,接触多了,就知道你是一位拼命三郎式的女强人。在华盛顿各个采访现场,都有你风风火火、精力充沛的挺拔身躯,你不是举着相机抓拍,就是端着摄相机横扫,或是捧着笔记本埋头猛记,不时地还见缝插针提出问题。真不知你哪里积攒的力量,如此迸发四射。
没想到有一天你会倒下,更没有想到你会匆匆离我而去,连半点嘱语都没留下。
不夸张的说,你为中国国际新闻报道事业、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贡献了一生。你是中国驻外记者的楷模。
相识7个月,再次整理我曾为你拍的那些工作照片,凝望你那一脸笑意,恍似昨日之事。
以此小文寄托哀思。
黎星,一路好走!
>>你走了,你真的走了?
>>满天星星,有一颗是你——杰出女记者黎星在美国最后的日子
>>追忆黎星在加州忘我工作的8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