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交叉科学中心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7月29日发布的首份中国GDP发展质量报告披露,江苏GDP质量居全国第五。最近几天,我省经济学界专家在分析这份榜单后均表示,全面看待榜单传递出的信息,更能认清我们面临的发展形势。同时,比较GDP发展质量,须考虑地区差异,不能成为简单的“数据游戏”。
GDP质量排名,江苏为何列第五
8月2日上午,记者致电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接听电话的是该院综合处工作人员、上述报告的编辑之一陈翔。“报告主编牛文元教授最近一直在参加会议,多家媒体预约采访均未成行。”随后陈翔给记者发来有关这份报告的电子邮件。
“报告以2010年各省市区数据为基础,按照一定权重进行测算,最后得出综合排名。”陈翔透露,课题组还专门设计了“中国GDP质量指数”的理论建模,由15个要素折算成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管理质量5大子指标,最后计算成GDP质量指数。15个要素分别是万元GDP能耗和水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城市化率、登记失业率、城乡差异率、单位GDP三废产生量和COD产生量、生活垃圾处理率、人均收入、预期寿命、农民生活水平、行政人员比重、公共安全建设、可持续能力建设。
GDP总量全国第二的江苏,GDP质量位居第五是如何测算的?报告显示,江苏的经济、社会、环境、生活、管理5大质量指标分别位居第7、4、5、4、7位,最后折算成综合排名第五——与GDP总量排名明显不同。
翻看榜单,北京、天津、吉林、上海、海南、重庆的GDP质量排名比其GDP总量排名却上升许多位,其中GDP总量排名第28位的海南跻身GDP质量排名第10位,而GDP总量排名第10位的湖南的GDP质量却排在第22位。
由此,这份GDP质量排行榜可信度如何,不禁让人产生一个问号。
初衷值得肯定,评价尚欠科学
该报告主编牛文元指出,发布该报告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各地不断追求理性高效、少用资源、少牺牲环境,综合降低自然成本、生产成本、社会成本、制度成本前提下“品质好的GDP”。
无独有偶,今年3月,民间研究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也曾发布类似排名——2010年各省区市“GDP含金量排名”,江苏GDP总量第二,“GDP含金量”却落到了第23位,排在宁夏、甘肃等多个中西部省份之后。
“发展‘品质好的GDP’,提升‘GDP含金量’,都是很好的事情。”省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田伯平认为,问题的关键是,这15个要素指标比较抽象,许多要素之间具有不可替代性,笼统折算并不科学。“比如,单位GDP三废产生量与人均收入两大指标,某地的三废产生量很高,人均收入也不错,按一定权重折算,就会出现人均收入的‘高分’补三废产生量的‘低分’,这样一来,平均数看上去还不错,但很难说是‘品质好的GDP’”。他指出,类似的排名越来越多,最后成了一种“数据游戏”。
记者登陆人民网强国论坛、新浪微博发现,网友也在热议这一排名,认为“与公众感受有差异”。中国价值指数首席研究员崔新生认为,GDP是个量化指标,发展质量不仅是个量化指标,更需要社会公众的亲身感受评价,“就学就业的充分程度、人均绿化面积、物价水平等指标具体化了,上述报告中所提到的生活质量才能更加全面地反映。而该报告现有的指标略显单薄”。
该用什么来衡量GDP发展质量?田伯平的观点是,评价GDP的质量,要看其增长动力是依靠要素投入量的扩张,还是要素效率的提高。国外主要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评价,比如科技进步贡献率。我国各省市区资源禀赋不一样,发展路径各有差异,产业基础并不相同,应侧重各省区市自身对比,看自己今年和去年在相关指标上是否有进步,比如万元GDP能耗降低情况,“如果一定要全国排名,以指标提升幅度比较更符合实际”。
率先调整找准高质量增长动力
比较归比较,具体到江苏,近年来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有目共睹,未来进一步提高GDP质量的任务依然繁重。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31个省份中共有28个省份的GDP增速同比下降。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分析,国家宏观调控和全球经济环境影响,都会导致GDP增速放缓,到底是被动降低,还是主动放缓,要认识清楚。
他认为,部分地区经济增速被动放缓,主要是因为资源、环境、劳动力等难以支撑快速发展的需求,面临“伤筋动骨”的调整“阵痛”。江苏率先把经济时间拨到“调整时刻”,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既可以缓解“阵痛”,还能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修好结构调整这门课,要做的事情很多。顾为东认为,关键要解决“两头积极、中间梗阻”的难题,“政府和企业对创新转型都很积极,但政府的扶持政策、调控措施如何更好地惠及企业,还需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他指出,传统产业调整升级,是对经济存量的重新整合,比发展新兴产业等增量培育难度更大,涉及的深层次矛盾更多,为此,必须要通过体制改革促进调整。
考量GDP质量,还要强调民生,强调和谐发展。“核心问题是确保居民收入与GDP增速之间的平衡。”田伯平表示,今年起,我省启动了居民收入7年倍增计划,以农民增收、职工工资增加、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和困难群体帮扶为重点,促进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这就是把富民和强省很好统一起来。
更加注重创新,更加注重民生,这样的GDP将会越来越绿,越来越有含金量。
来源:新华报业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