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加快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省必先强教,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是长远发展的根基所在。“其实许多问题都出在人员素质上”,一位委员在强调全民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时直截了当地指出。教育对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具有基础性作用,建议要重视基础性的全民素质培养,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要提升高级技工的素质,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细致负责态度和内部协同精神;要重视成果转化和在形成成果过程中的人员思想作风、思想品德、协同精神的形成,积极宣传表彰教育家和教育界的优秀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对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愈来愈明显。对此,委员们建议,创新职业教育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根据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全面培养高素质劳动力和技能型人才,做好职业教育发展规范,提出各类职业院校办学要求和标准,推动职业院校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上上一个新台阶。根据获得高级工以及技术工种证书学生数的多少,对学校进行奖励,以引导学校重视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同时以已有高级技师的数量,作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标准之一,引导企业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整合职业学校,打破部门、所有制界限,将原有分散在各部门的规模小、专业重复、办学效益不高的职业学校,根据实际需要整合。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形成有利于人才引进,尤其是从产业部门吸收人员到职教任教的机制,通过提高教师水平,更新教师知识,促进教师对新兴产业的了解,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重视根本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江苏自然资源禀赋不足,依靠人才走创新型经济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
“科技人才不是干部,科技人才不一定都是靠培养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冒出来的,你给它一个好的氛围,好的气氛就可以”。委员们一致认为,人才资源是永不枯竭的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可依靠的优势,一定要给人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营造吸引人才的优质环境,不仅仅是一种待遇,还需要一种发展的空间,在全社会树立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人才环境优先优化的战略观念。同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投入,使优秀人才能够安心工作,在江苏这个福地上安心创新。
委员们建议,要重视基础研究人才引进工作,切实解决引进人才的各种实际困难,特别是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等。加强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把有希望的年轻人送到国外去,把国外有水平的人引进来。提升用人的国际化程度,通过政策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回国参与建设。研究人才流失的原因,通过建设一个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有公平有效的医疗保障体系,有优势的基础教育,有优良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安全卫生的食品,有公平公正的法律体系,吸引人才留在国内创业,把创造的财富留在国内,也吸引外国人才到江苏来创业、创造财富。注重团队意识,优势学科除了要发挥带头人的作用,还要为其他的年轻人拓展成长空间,避免出现一旦学科带头人离开、整个学科水平就明显下降的情况。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理念的培养,重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后备人才,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通过设立奖学金,让学生有志于到企业进行创新实践。
来源:新华报业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