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特别警惕“热钱”风险
中国应加紧推进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董登新认为,实现利率市场化的路径是: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建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让银行与企业一样可以破产。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路径是: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及股票,再到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即从区域性国际结算货币到区域性国际投资货币。这是人民币从经常项目可兑换走向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基本路径,最终实现人民币从区域性国际货币到全球性国际货币的目标。
业内人士还特别提醒, 资本项目开放要特别警惕“热钱”风险。中国致力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管制在某些领域有所放松可能会降低短期国际资本流入中国的成本。伴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热钱”通过资本渠道进入国内的可能性在未来可能会超过贸易渠道。
专家表示,对于开放型经济来讲,不怕流入流出,怕的是不确定性的流入流出,要防止集中流入带来的风险和冲击。人民币回流通道的打开也意味着中国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最好的办法是人民币流出去,但不流回来,在别的国家和区域使用,目前人民币还远远不具备这种实力。因此,应防范的风险是大量的人民币回流。为此,一定要控制回流资金是真实使用在实体投资上。
孙东升则强调,境外人民币FDI资金投向应该严格控制,应符合国内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应严格禁止境外人民币投资于高耗能、高污染等行业以及进入房地产领域。对人民币国际化也要有清醒的认识。目前,人民币大规模国际化的条件并不成熟,人民币的科技支撑力严重不足。我们应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科技创新,提升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出口企业的议价能力,这才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根本。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