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有太多的新闻人物与故事留在我们的记忆里,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时常会让我们泪水充盈。
母亲陈玉蓉
一次是10个月的怀胎,一次是7个月的“暴走”,一位名叫陈玉蓉的母亲,为了儿子的生命进行了两次“分娩”。
陈玉蓉31岁的儿子叶海斌先天性肝变性、生命垂危。55岁的陈玉蓉决定捐肝救子,可专家说她的肝脏有太多脂肪,于是她在长达7月的时间里,每天近乎残酷地“暴走”10公里——这位母亲终于给儿子带来了一个健康的肝脏。肝移植手术获得了成功。
当孩子遇到危险,母亲不惜牺牲自己。天地间,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母爱如此感天动地?
“村官”沈浩
31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为了生存,摁下红手印秘密包产到户;3年前,小岗村农民再次摁下红手印,写信要求挽留他们的村党委书记、前来挂职的省财政厅副处级干部沈浩,沈浩留下来了。
2009年,小岗村农民又一次摁下红手印,恳求留下他们的村党委书记沈浩。但是,这一次,在摁着红手印的信寄出去不到2个月,11月6日,沈浩却在小岗村租住的民房内猝死,年仅45岁。小岗村农民永远留下了他们的村党委书记——沈浩的骨灰安葬在小岗村公墓。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沈浩遗体安葬时,七里八乡群众都赶过来送行。沈浩走了,但这名普通的基层党员干部却留下了无穷的启示:如何培养干群之间的深情。
聋哑儿童刘丹阳
一名聋哑儿童感动了世界。2009年11月,新华社与国内外机构和媒体合作,在世界范围内推选出了10名“国际儿童之星”,湖北省宜昌市特殊教育学校初中一年级学生11岁的刘丹阳入选。
刘丹阳出生在无声的世界里,却总是给别人带来开心的笑声;他靠爷爷奶奶微薄的退休金抚养,生活非常艰辛,却从未失去过对生活的信心。
刘丹阳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他的心灵因此总是充满阳光,他感谢社会。为汶川大地震灾区捐款时,刘丹阳捐了200元,当时他是抱着一个大储蓄罐来到学校的,罐子里都是1元、5角的硬币。
刘丹阳身上体现出残疾孩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从中人们更要学会如何善待生命、如何学会珍惜、如何追求梦想。
援川干部崔学选
7月13日,山东与四川两地,同时为一个人设立了灵堂。这个人名叫崔学选,生前是山东潍坊市建设局局长、山东省援建北川工作指挥部新县城建设组组长。他是积劳成疾病倒在任务繁重艰巨的援建第一线的。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崔学选还惦记着要回到北川去看一看。他未能实现自己的遗愿,但他用生命托起了北川这片灾难土地上的希望!
这位来自齐鲁大地的共产党人,以壮烈、无私的奉献谱写了灾难面前中国人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