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 打造风清气正新面貌
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
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
一个地方的发展,只要干部作风正、精神面貌好,无地域优势也能"借船出海",资源再匮乏也能"借鸡生蛋",条件再艰苦也能"借力发展"。
全省各级党组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下大力气整顿和转变作风,广大党员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超常的发展举措,推动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形成了"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干部创先争优、赶超进位的激情,给全省人民群众以焕然一新之感。
以过硬作风抓作风,打造干事创业和风清气正新面貌
"今年我觉得干部的作风变化大,我去政务中心办证,人家客气得很,又是招呼坐又是倒茶的,希望继续保持。"在毕节市政务服务中心门口,前来办事的群众李某感慨。
毕节市委作风办暗访组在暗访中发现,七星关区交通局公路管理所一名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聊QQ、玩QQ游戏,让6位服务对象等了20分钟才给予解答咨询。七星关区委立即对相关人员给予行政警告处分,责令其在电视媒体上向公众公开承认错误,分管领导在电视媒体上向公众公开道歉。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在省直机关作风建设交流推进大会上指出,要下决心解决好投资者反映较多的"小二管大王"、"处长专政"和"小鬼难缠"等问题,抓一些从中作梗、故意刁难、营私舞弊的典型。
各部门各单位迅速行动,坚持以发展为上、以民生为本、以务实为先、以律己为诫,靠实干加快建设,靠苦干赢得民心,以过硬的作风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围绕遵守工作纪律、抓好工作落实、提高服务水平、端正会纪会风四个方面,贵州省出台"四要十不准"行为规范,广泛采取群众评议、督导组明察、信息员暗访、新闻媒体曝光等方式进行督查,着力打造保障加快发展的优良作风。全省作出告诫1893人、通报批评808人、责令760个单位进行整改,停职、调离、免职和辞退一批违纪违规干部。
六盘水市钟山区铁拳出击,通过暗访对8名上班时间打麻将的干部进行处理,2名科级干部被就地免职,其余6名干部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安龙县对参会迟到、早退单位的安排迟到、早退席位,对无故缺席会议的部门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对上班迟到、早退、空岗的个别同志分别责令本人所在单位做出通报批评。
印江自治县实施"飓风行动",由于工作执行不力、成效不明显,42个单位被责令整改,18人被通报批评,17人被口头告诫,6名科级干部被诫勉谈话,1名干部被停职3个月,2名干部被调整工作岗位,3名科级干部被免职,在干部职工中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
以良好服务优环境,营造"干部就在身边,服务就在身边"
"'首问责任'窗口确实好,真方便,以后遇到难事再也不用愁了!"安顺市西秀区农夫豆制品磨坊负责人尹正福来到西秀区质监分局询问登记生产业务,从咨询到办理全过程不到10分钟就完成,不禁发出感叹。
安顺市窗口单位对招商项目推行"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全市行政机关的审批时限均比法定时限缩短30%以上,实现了效能提速。
尽管已是隆冬时节,贵阳国家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内却是一派火热的建设景象。总投资达123亿元的27个重大项目在这里集中开工,这是贵阳市优化投资环境、精简审批程序的带来的新气象。今年以来,贵阳市设立企业注册登记联合审批窗口,平均办理时限从原来的83个工作日减少到6个工作日。
黔西南州深入推进制度"废、改、立",开展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和便民服务第三轮清理,州级共保留各类审批事项259项,其中行政许可94项,非行政许可85项,便民服务80项,较清理前的504项减少近50%。
省环保厅将环评报告书的审批由法定的60个工作日减少到15个,报告表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减少到7个,登记表由法定的7个工作日减少到随到随批,做到环评审批零积压。省工商局先后到盘县、金沙、遵义等15个县(市)为1600多户企业集中上门年检。
毕节市推进市场诚信网络化建设,黔东南州建立和完善《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监督制度》、《招标信息公开制度》等10多个规章制度,既加快了招投标进程,又确保了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得到中央纪委和工信部的高度评价。
在全省所有乡镇及村(社区)建立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站、点),实行"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在省、市、县三级机关单位设立"首问责任"窗口或"服务接待"窗口,规范服务事项和服务流程,统一服务标识,让广大群众办事"找得到门、见得到人、办得成事"。目前,全省已建立2.1万个"首问责任"窗口和"服务接待"窗口。
以真心帮促赢真情,走出机关、深入基层与群众交朋友
"到基层蹲点帮促后,才知道群众所盼所怨,那种感觉是坐在办公室永远体会不到的。"省委作风建设年活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只有了解基层的所需所盼,我们才不会拍脑门决策,各项举措才能符合基层实际。"
"万名领导干部大帮促"、"处长下基层、作风大转变",特别是从去年8月起,随着"两万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工作的开展,已有17.7万名机关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工厂车间,走访基层群众290.9万人次,帮助解决困难或问题13.2万件,化解矛盾纠纷5.4万起。
带着对基层群众的牵挂,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深入威宁、修文、遵义、岑巩等地,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与群众围炉夜话、共话发展,一连几天吃住在村民家中,与基层群众共话发展,问需问计访寒苦,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深入丹寨、长顺、望谟、黔西等地,多次深入到联系点丹寨县杨武乡、长顺县长寨镇和贵州省最贫困的麻山腹地望谟县,蹲点吃住在村民家中,实地考察当地扶贫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情况,现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各地扎实推进的干部下基层活动不仅是干部转变作风、推动工作的前提,更体现出创先争优的内在要求。
省公安厅189名(100%)副处级以上干部、50%以上的民警下到独山县、台江县、剑河县等挂帮点开展工作,走访群众21551人次,帮助办理好事实事423件。
安顺市西秀区大力实施让群众安心、顺心、信心、贴心、暖心的"五心"工程,真正和群众心贴心,在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设"连心桥"。
沿河自治县以"进百家门、暖百家心、听百家言、问百家计"活动为载体,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走进农户家中,访贫问苦、问计问民,各级干部共走访农户8万余户,与1300余户困难家庭结成帮扶对子。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在开阳县建立挂帮工作站,解决赵家坡等4个村民组126户523人的出行难问题。
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祁山村挂职干部吴雨腾了解到村民的农产品由于偏远销路不畅,及时与单位联系,统一运回10多户困难农户的农产品,开展爱心帮扶购买活动,让村民获利2500余元。(郭乾)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