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南地区>广东>广东新闻
广东省市县审批事项两年再减三成 打造离群众最近政府
2011-08-16 08:47:56      来源:《南方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到2013年,全面建立管理规范的综合政务服务体系,省、市、县三级审批事项总量分别再减少30%左右,全面完成全省各级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标准规范工作……

昨日,由省编办拟定的《关于加快推进综合政务服务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挂上官方网站,面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市民可于8月25日前将有关意见反馈至电子邮箱:ardbb@gd.gov.cn。

据悉,广东此举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打造一个“离群众最近的政府”。到2013年,全面建立服务到位、管理规范、功能完备、办事公开、信息共享、运行高效的综合政务服务体系,为建设幸福广东提供优质政务服务环境和体制机制保障。

省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要从两个方面完成这一任务。一是要采取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的方式,在各级打造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地域较大的镇、交通不便的山区镇要建立服务代办机制,在地理空间上方便群众办事;二是要大力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哪些该审批哪些不该审批,要在网上晒,由群众来评评。

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创新行政审批事项清理方式。什么样的事项该审批,什么样的事项不该审批?过去是政府开会说了算,现在要向社会公示行政审批清单,广泛征求下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专家和社会意见等办法进行。

省编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综合政务服务平台,实质上将各部门的执行权和监督权外移,与决策权有效分离,行政事项办理过程由“同体监督”变为“异体监督”,部门的行政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被虚化和制约,各部门可集中时间和精力研究宏观政策、制定规划标准、加强绩效评估、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实现从“管过程”到“管结果”的根本转型。而审批职能整体划转后,很大程度上清除了部门利益纠葛,清理审批事项的阻力将变小,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

同时,综合政务服务模式成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重要实现形式。改革既强化了对部门审批权的监督约束,压缩了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又未对综合政务服务部门赋予任何实体性权力。实践证明,通过集中和外移行政执行权及监督权,可从运行机制层面入手切实解决行政权过于集中和廉洁行政问题。

目前,征求意见稿已书面征求了21个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政府、70个省直单位(含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意见,并邀请部分省直单位座谈听取意见。并根据意见反馈,对《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

■专家声音

“我们自己都是从机关出来的,对机关服务都不满意,老百姓怎么会满意呢?”对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黄挺表示,观念上要转变,制度上要健全,机制上要搞活。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导肖滨认为,通过审批改革可以推动进一步打造有限政府。

“老百姓办事,不说被刁难,艰难有多少?”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吴克昌表示,广东能从一个落后地区变成一个全国的发达地区,最根本的还是行政体制改革激发了社会活力。通过简化审批、清理审批,公开审批,政府从后台搬到前台,也就没什么神秘的了。

据省纪委公布的资料,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省本级我省分别于2000年、2002年、2004年、2009年进行了四轮行政审批清理,取消和调整了将近2600个审批项目。尽管如此,各方要求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的呼声仍然不断。据征求意见稿,到2013年6月,我省力争省、市、县三级审批事项总量分别再减少30%左右。创新行政审批运行方式,依托综合政务服务体系,积极推行全程代办、预约办理、绿色通道、服务上门(下乡)、网上审批等特色服务。逐步推行行政许可、审批“零收费”制度。

与清理审批相配套,征求意见稿还提出推行“一站式”行政审批。各级承担审批项目的部门整合资源设置综合审批机构,除特殊事项外,其他行政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该机构,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确需现场勘查、集体讨论、专家论证、听证和会同有关部门联审的事项,要明确并向社会公开办理时限。垂直管理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能够纳入服务中心办理的,应当纳入服务中心办理。

到2013年全面完成全省各级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标准规范工作。大力推动服务资源下沉,特大镇或中心镇要整合现有各类服务机构,参照市、县模式设置服务中心;县(市、区)政府驻地镇(街)服务中心原则上与县(市、区)服务中心整合设置;辖区面积较大的镇和偏远镇可设立服务中心工作站或代办点,免费提供代办等服务,并通过购买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等多种方式推动政务服务向村(居)延伸。建立全省统一的政务服务和投诉受理平台。

最近几年来,政务公开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法治服务政府的构想,要求除涉密以外,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包括部门预算和决算)以及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等方面的信息,都要依法向社会公开。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各部门要逐步公开出国(境)、出差、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等经费支出。

公开决策过程,吸纳群众广泛参与,重点公开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收费、行政征收等执法活动中履行职责情况,建立行政执法决定公开制度,逐步公开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行政执法决定,积极推行对行政执法机关处理行政执法投诉情况的公开。要研究制定规范自由裁量权的具体办法,加强工作制度建设。编制行政职权目录,绘制行政职权流程图,明确行使权力的主体、依据、运行程序和监督措施等,并向社会公布。

审批到哪里,监督就要到哪里。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大幅压缩办理时限,并对社会公开承诺,实现“按时办结率100%”。服务中心所有服务管理项目,必须通过网络、信息公开栏、电话查询、电子触摸屏等多种便捷有效的形式全面公开。

纪检监察部门要派员进驻服务中心,监督任务重的可派驻专门机构,负责受理各工作窗口及其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和行政效能等方面的投诉;依据有关规定纠正和查处严重影响行政效能和违反行政纪律的行为。

■他山之石

笔者查询全国各地公开的相关资料发现,近年来审批集中化改革较彻底的四川、海南、吉林、天津、呼和浩特等11个省市,都在省、市、县乃至镇和村(居)设立了协调管理机构和综合政务服务中心,除将大量公共服务、便民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政务公开、行政投诉等纳入其中外,还实行行政审批事项、人员和权限“三集中”改革(即各部门审批权统一向新组建的综合审批办集中、审批办及其人员统一向政府综合服务中心集中、审批办的权力统一向办事窗口和首席代表集中),真正对原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的“前店后厂”模式进行“转型升级”。

此外,上述地区还将部门审批权和运行流程置于政务服务中心监督和监察部门集中监察之下,并辅以虚拟大厅推行透明审批,实现80%以上的审批事项可当场办结,其他少数需调研论证的复杂事项也明确办理时限,并按季度对各部门行政效率及公民投诉数量进行排名,整体行政运行效率大幅提速。以企业设立并联审批办理时限为例,上海由法定的43天缩至平均2天,呼和浩特市则减少为5天,实际2天即可办结,而我省一般需30天以上。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邓京荆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海洋局:福岛核泄漏目前尚未对我国海域产生影响
谨防航母报道中的浮躁现象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