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把新农保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今年省和各市都把新农保列为政府要着重抓好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列入政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县、镇、村层层分解工作目标,普遍建立了领导挂钩、分片包干制度,层层负责发动农民参保,并定期开展督查。在试点过程中,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创建了四项机制:一是参保激励机制。云浮市新兴县、韶关市曲江区、肇庆市德庆县等地通过对缴费超过15年的参保人增加缴费补助、提高基础养老金等方式,鼓励参保人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二是助困扶贫机制。广东省规定对重度残疾、低保、五保等困难群体由财政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各地普遍把解决农村贫困老人参保作为“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省从社会慈善资金安排2个亿资助23万贫困老人参加新农保。三是多渠道筹资机制。广东省建立了“三三制”、“五五开”的财政投入机制,严格按照规定把新农保补贴资金列入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珠三角和其它有条件的地方普遍对农民参保给予集体补助。并通过社会渠道积极筹集资金。如梅州市建立了新农保帮扶基金,已经筹集资金近千万;揭东县成立了感恩慈善会,每年筹资220万元用于资助困难农民参加新农保。四是待遇调整机制。基本实现了新农保全覆盖的珠海、梅州等市,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纯收入增长情况,每年调整基础养老金水平。
为加快解决城镇居民养老保障问题,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基本制度和主要政策。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广东省在7月1日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实施范围与新农保试点同步,即在广东省第一、二、三批新农保试点地区同步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明年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广东省正在抓紧制订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基本制度和主要政策将与国家保持一致。届时,广东省将消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最后一个制度盲区、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养老保障方面又迈出重大一步,对于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等都将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广东省16周岁以上(不含在校生)、未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城镇居民约600多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人有100多万人。
来源: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通讯员 粤仁宣)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