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因“断头路”施工公交改线 愁坏高林两万多居民
本来公交车的首末站就在小区门口,高林居住区居民出行很方便
小区的居民主要靠公交出行
昨天,一则公交改线通告,让高林居住区的两万多居民愁坏了。
因为高林居住区门口的“断头路”施工,公交集团设在居民家门口的一处公交首末站不得不拆除,由于周边没有配套的其他公交首末站,由此导致这里始发的4条公交线路要么截短,要么站点外移约400米。
高林居住区是厦门目前建设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这里的居民出行主要靠公交车。
家门口搭不到公交了,高林居住区的两万多居民,出行成了大难题。他们将不得不多绕400米到新站点,有的甚至要横穿6车道的环岛干道。
改线通告 让两万居民“炸了窝”
昨天,29岁的徐宏刷到一条微信时,吓得手机差点掉到地上。“家门口的站点要取消,我每天都要搭的那条公交线截短了,以后我该怎么上班?”
她所说的微信,是公交集团昨天发布的一条公交改线通告。因为金钟路道路施工,现有的高林居住区公交临时首末站要被拆除,该站点始发的4条公交从20日开始调整线路。
这则很常规的、看似不起眼的公交调整通告,却让高林居住区的许多居民“炸了窝”。徐宏就是其中一位,“高林居住区有两万多的居民,大多数人的出行都是靠公交车,调整改线之后,公交出行很不方便,大家怎么能不愁?”
徐宏家在高林居住区,公司在厦禾路火车站附近。每天,她都要搭乘38路公交车,从高林到梧村车站,走几步路就到单位。“改线之后,38路就截短到软件园站始发了,我要到梧村车站就没有直达车,只能转车了。”
高林居住区多数人出行靠公交
昨天上午9点,导报记者来到高林居住区。已经过了上班的早高峰,但来来往往的人流依然很多。
这是厦门目前建设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已经入住的有一期二期,三期正在建设中。目前一期二期入住的居民有2万多人,三期建成后居民将超3万人。
现场一位居民告诉导报记者,由于是保障性住房,这里入住的居民大多数收入不高,公交车是多数人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导报记者注意到,目前的站点就设置在居住区正门口,是始发、终点站。这个站点有4条始发线路,60多台公交车。
上午9点多,过了早高峰,但每辆公交发车时,仍有不少居民排队上车。“早高峰时那才可怕,每辆公交车开出去,都是满满的人。居民们都会很自觉地在车门前排长队,眼看着挤满一辆了,后面的乘客就会迅速移到下一趟车门前排队。”居民魏先生说。
家门口没了公交 要多走约400米
“虽然早晚高峰时很拥挤,但对于这一带居民来说,公交出行还算方便。因为站点就在小区门口,一出门就有车,而且是始发车辆,基本都能找到位置。但4月20日改线之后,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出门了。”居民魏先生挺焦虑。
许多乘客都不解,原本好好的首末站,为什么要拆掉?原本好好的线路,为什么要改?
昨天,公交集团有关人士告诉导报记者,居住区门口的金钟路,是条断头路。小区正门口和断头路的围墙之间,形成了一块空地,这便是目前的公交首末站。但现在,围墙要拆掉,要把金钟路打通,如此一来,公交车就没有停放的地方,首末站只能拆除。
高林保障性住房小区周边的湖边花园保障性住房小区、万达广场等片区也都没有配套公交首末站,所以4条公交线路不得不采取一条截短,不再停靠高林;一条延长,过路高林站;只剩两条也外移到400米外的高林站发车。“原本的高林站位于环岛干道上,但由于就在红绿灯路口附近并紧挨调头区,车辆如果都在此始发必然造成拥堵。因此,20日起,高林站也要在原地往会展方向前移50米左右。”公交集团有关人士说。
导报记者昨天上午现场调查发现,如此一来,高林居住区的居民,家门口已经没有公交车了。必须出了小区,多走约400米,甚至要横穿6车道的环岛干道,到高林站搭车。
相关新闻
4月20日起4条线路临时调整
38路(软件园—梧村车站):截短至软件园站始发。减停站点:高林居住区、莲山头、塔埔路口、软件园东门、观日路口、软件园东二门站。
98路(古楼公交场站—高林):古楼公交场站始发,经黄厝路、前埔南路、文兴东路接原线路至环岛干道的“高林站”。返程高林站经金钟路、环岛东路、塔埔路、何厝路口、环岛干道、文兴东路、前埔南路、黄厝路至古楼。增停站点:古楼公交场站、前埔旧货城、城市职业学院、前埔中学站、南区一里(单向,往高林)、高林(环岛干道东侧)。减停站点:华林花园、国贸新城、前埔南区、高林居住区站。
128路(岭兜小区—梧村车站):岭兜小区始发,经前埔东路、吕岭路、环岛干道、金钟路接原线路往梧村车站,往返一致。增停站点:岭兜小区、香山海景苑(单向,往岭兜)、软件园东二门、软件园东门(单向,往岭兜)、塔埔路口、莲山头、高林站。减停站点:高林居住区。
88路(第一码头—高林)线路走向:由第一码头始发,改为停靠环岛干道“高林站”。减停站点:高林居住区站;增停站点:高林站(环岛干道西侧)。
黄大爷的难处 我们不能看不见
57岁的黄大爷,腿不好使,在小区门口等了一会,上了辆始发的空车,找了个位子坐下。
尽管岁数不小了,他依然在打工,在一家餐厅帮人洗碗。“在家闲着每天喝西北风吗?总得要吃饭吧。”
公交车是他每天出门的必需品。这辈子,他都没打过几次的士,在他看来,打车太奢侈。早高峰时,人很多很挤,他腿脚不好,会稍微避开人流。还好出了小区就有公交,黄大爷感觉还算方便。当听说过几天,家门口的站点没了时,他愣了愣,眼神有些为难。
高林居住区,厦门建设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性住房。在这里居住的,几乎都是中低收入人群,他们比任何群体都更需要、更依赖公交车。
保障房,这是民生工程;打通保障房门前的断头路,也是民生工程;小区两万多居民的出行问题,更是民生工程。既然都是民生工程,就要真正以人为本,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需求。(海峡导报记者詹文 崔晓旭/文 吴晓平/图)